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

发布时间:2020-09-01 21:38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伦理学界兴起一场研究美德伦理学的热潮。至今,在伦理学领域,美德伦理学已成为与规则伦理学的两大主要类型(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鼎足而立的思想主流之一。 美德伦理学的经典表达源自亚里士多德,当代学者多从中汲取养分。本文立足于当代美德伦理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分析其核心概念、实践推理模式及其知识观和世界观中所蕴涵的伦理多样性特征。一方面考察它与现代规则伦理学之间的差异与互动,另一方面注重它与其古典形态的渊源与紧张,力图通过一纵一横两条维度来把握当代(亚氏)美德伦理学。 本文认为,当代(亚氏)美德伦理学之核心概念——“美德”不能被单纯限定为优良品质,而应被理解为一种用以思考实践(政治/伦理)事务的卓越的推理模式,即“实践智慧”(phronēsis)。根据这种实践推理模式,道德行为者将立足自身所处的生活共同体,从自身的幸福目的论出发,根据当下情境的具体状况进行实践推理。因而,与现代规则伦理学的推理模式及知识态度相比,当代(亚氏)美德伦理学更注重伦理生活与伦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现代规则伦理学的律法气质、单调而盲目的推理模式及其普遍主义的伦理学设想持批判态度。 但是,正因其关心行为者个体的生存目的,依赖行为者对当下的感知和洞察,并强调该推理模式与共同体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所以当代(亚氏)美德伦理学容易被指责为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为此,我们的辩护是:当代(亚氏)美德伦理学绝未放弃对伦理知识之确定性的寻求;尽管承认伦理多样性,但由于它基于“地方性立场”,因而它既不会像普遍主义那样化“多”为“一”,也不会像相对主义那样承认这些“多”是无可比较地同样合理。 当代(亚氏)美德伦理学,所期待的是揭示伦理实践的真实状况、展现通往美好生活的可能途径,而非奢求普遍确定的理论命题。但是,面对现代生活状况,从一种彻底的地方性立场出发,它仍然支持人们为达成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伦理共识而做出的谨慎努力。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82

【引证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玮;;亚里士多德与当代美德伦理学[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2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赫;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0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10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