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伦理道德:社会资源与道德制度建构

发布时间:2020-09-10 10:50
   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行,经济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伦理道德的支撑。每一种经济发展总有其内在的伦理动因,一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精神不仅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运行提供价值效能和动力牵引,而且还能为它们造就所需的理性秩序和人文环境。经济与伦理的共荣是社会发展的理想,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人的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的提升是社会健全发展的必要步骤,而崇高的伦理境界,高度的道德文明则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社会越发达,对道德和信用的要求就越高,道德感,信用度越高,社会运作成本就越低。所以,伦理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一种可以不断更新丰富,取之不竭的社会资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道德的概念要予以更新,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道德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远离经济。其实,道德也是生产力,是一种无形资本,我们不能游离于生产力之外来理解论述它。科学的伦理道德具有资本的性质,它和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一样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知识经济背景下,伦理道德也是一种知识体系,一种人文力,是用实践精神把握和改造人类社会的一种知识,所以要把道德知识经济融入整个社会,使它成为一种推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人文力量。目前,人类的经济形态已进入了一个必须重视和依靠道德的时代,伦理道德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外在制约因素,而且已成为经济发展环节和经济系统内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在因素,直接融入资本、土地、信息等要素参与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信任,道德关怀,道德规范有助于节省社会运作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道德风险系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为此,把伦理道德当作社会资源来培植、挖掘,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 马克斯·韦伯曾指出,伦理道德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性资源”。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目标就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伦理资源的最佳程度发挥,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社会资源,对于社会的健全发展和经济良性运行起着物质资源不可比拟的巨大作用。目前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备,由公平、公正、诚实这一价值系统所建立起来信用资源,伦理资源被严重糟蹋,伦理道德成了一种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植、挖掘并正确运用伦理道德这种可以再生和重复利用的社会资源,必须对伦理道德进行有效的规范化、制度化,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规范化,形成某种制度性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使之发挥其特有的伦理效力。 道德制度建构是培植和挖掘伦理道德这一特殊社会资源,尽可能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道德制度化有其自身的限度。为此,我们就应将伦理道德与法规制度,伦理手段与制度力量结合起来,以道德为基础,以法律为主导,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源的实际效力,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B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琦;伦理道德是一种社会资源[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熊坤新;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关注伦理道德研究的热点问题——评《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2年02期

3 李醒民;论爱因斯坦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J];伦理学研究;2005年05期

4 玉光;弘扬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文化,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1996年01期

5 郑晓江;中国传统主流伦理道德的建构及其现代启迪[J];开放时代;1997年04期

6 邓名瑛,刘霞;论伦理道德对交易费用的影响[J];道德与文明;2003年02期

7 毕其玉;一个“流浪者”的“艺术欺骗”——论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中的恋童情节[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伍维平,方兴,魏显峰;新时代的伦理——信息伦理[J];甘肃农业;2005年10期

10 谭杉杉;;华兹华斯诗歌创作心理浅析[J];警官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亮;;反思人类伦理道德的独特镜子——关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动物形象[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绍柱;张明;;青少年“野性自由”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挑战及对策分析[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白芸;;教育人种志研究中的伦理道德要求[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袁哲宁;夏来保;田东奎;;当代科技伦理道德问题浅谈与思考[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岳丽丽;;试论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6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杨立刚;;“神治”、法治和德治——论道教伦理道德与以德治国的关系[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蒲若茜;;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雅丽;;升华护士执业道德对患者满意度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卫生质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二届编委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辉;;应用在伦理道德中的类比方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庆梅(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N];甘肃日报;2006年

2 尚丽娜;伦理道德在婚姻家庭案件中的适用[N];法制日报;2004年

3 张锦芳;生命科学与伦理的冲撞[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晨芳;女作家探讨克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田学科;科学发展面临伦理与宗教的新挑战[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武康平;信用社会才能出现信用企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王敏;浅谈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内在结合[N];中国企业报;2002年

8 吴聚英 刘汉钧;医疗收费中的伦理道德[N];健康报;2004年

9 张颖 李维佳;新闻监督也是一种社会资源[N];黄冈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海明;“五五”普法创新要“六化”并举[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顺军;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桑本谦;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D];山东大学;2005年

4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士杰;学校社会资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敬尧;财政与庶政: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大建;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论纲[D];复旦大学;2002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保平;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社会排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琦;伦理道德:社会资源与道德制度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梅雅卓;食品安全视角下的职业道德建设[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覃幼凌;网络道德:问题与出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淑兰;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5年

5 韩立坤;冯友兰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韦文荣;高科技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余春秋;论广告社会责任的缺失与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寇宝银;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与互动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仲平;国际贸易公正问题的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涛;网络社会伦理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5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15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