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10-19 14:53
   社会主义和谐伦理概念的提出是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的必然产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而建设和谐社会必然涉及到和谐文化以及和谐伦理的建设问题。追求和谐正义的社会伦理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重视经济与物质因素的基础性地位,也要充分发挥政治、文化等非经济、非物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就后者而言,它不仅涵盖了民主制度的构建、法治社会的确立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强调要充分发挥道德、伦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当下,中国社会的伦理焦点正在从单纯不平等问题转向对社会不正义的关注。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伦理严重失序、个体道德责任意识普遍缺失的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深化市场化改革,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本土性与全球性结合的原则,建构符合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伦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主观性原由;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客观性原由;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内涵;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原则;第六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途径。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B8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分析
    四、研究的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的创新点
        (一) 研究的目标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 论文的创新点
    五、研究的方法
        (一) 系统研究的方法
        (二)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 比较分析的方法
        (四) 文献分析的方法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伦理的内涵
        (二) 和谐的内涵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主观性原由
    一、伦理信念的危机性
    二、伦理价值的偏差性
    三、伦理价值的迷茫性
        (一) 把市场经济自发的原则当作社会伦理原则
        (二) 把利益追求当作伦理道德追求
    四、伦理规范的失效性
    五、伦理行为的失控性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客观性原由
    一、伦理与法律的矛盾
        (一) 法律与伦理的价值层次不同,存在着情与法的矛盾
        (二) 伦理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和混乱,造成了法律行为的不知所措
        (三) 法律与伦理的规范方式和强制程度不同
    二、伦理与经济的矛盾
        (一) 新旧体制交错引起人们道德认识的模糊
        (二)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引起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三) 道德规范过于泛化制约了伦理作用的发挥
        (四) 道德评价体系缺乏
    三、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矛盾
        (一) 义利观念的变更
        (二) 目的与手段关系的变更
        (三) 个人与群体、集体关系的变更
        (四)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的变更
        (五)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变更
    四、中国伦理与西方伦理的矛盾
        (一) 整体与自我的矛盾
        (二) 责任与权利的矛盾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内涵
    一、树立新的信念和价值
        (一)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二) 要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
        (三)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 要塑造高尚的人格
        (五) 要以对理想信念和高尚人格的追求为导向
    二、树立新的原则规范体系
        (一) 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原则,破除特权观念
        (二) 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原则,破除外在压制
        (三) 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原则,反对坑蒙拐骗
        (四) 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道原则
    三、树立新的伦理行为
    四、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五、树立新的市场规范
        (一) 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利统一观
        (二) 注重效率,维护社会公平
        (三) 坚持质量第一,消费者至上
        (四) 倡导勤劳敬业、合法致富
        (五) 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六、坚持传承传统与推陈出新的统一
        (一) 正确看待处理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二) 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三) 对待传统伦理,把重点由批判转向建设
    七、坚持民族伦理与借鉴西方伦理的统一
        (一) 坚持吸收民族伦理的精华,做到民族化的本位立场
        (二) 坚持时代精神,合理吸收西方优秀伦理文化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的原则
        (一)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三、坚持教育与约束并重的原则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途径
    一、教育为本,常抓不懈,提高人的伦理修养
    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伦理体系
        (一) 一元化价值导向为主,坚持多元并存
        (二) 运用自我节制原则对经济主体发挥道德的调控作用
        (三) 建立有利于和谐伦理运行的保障机制
        (四) 遵守平等、诚信、互利、守法的市场游戏规则
    三、从娃娃抓起,培育一代新人
        (一) 强化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二) 强化学校的道德教育
    四、对传统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一) 从传统文化中开创出新的伦理精神
        (二) 落实儒家伦理的现代化转型
        (三) 实现儒家伦理功能和作用的转变
    五、对西方伦理进行吸收借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蕴慧;;《礼记》的现代意义[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2 李洁;;赣地旅游景观中的道教文化[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3 乔文娟;;建构和谐社会的科技伦理维度[J];前沿;2011年16期

4 马慧;;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1年06期

5 乔丹;;孔子“礼制”与建设公共生活有序性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若夫;李冬;;孝:构建和谐的“至德要道”——重读《孝经》札记[J];焦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李莉;;构筑和谐的图书馆馆员形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8 曲志榕;张顺怀;;编辑短语[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1年07期

9 王孺童;;风雨同舟90载 同心同行创和谐[J];中国宗教;2011年06期

10 初雨涵;孙旭;;和谐[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存刚;全球化与两大制度演进[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立勇;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琦;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5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婷婷;效用主义的争论与现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袁聚录;试析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赵琳;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万勇;论上海中心城旧住区更新的调谐机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构建[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李俊杰;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周爱冬;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平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郝爽;平等之路[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朱明;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万思志;和谐与发展中的伦理精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李政;高校师生关系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D];西南大学;2008年

8 周俊;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定位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秀玲;公正原则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巨龙;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7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47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