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之人何以为善——基于荀子孝观念的考察
【文章目录】:
一、人之为人在“为善”是荀子孝观念的理论前提
二、人自觉自愿以礼义之道事亲何以可能
三、人之行孝以自我实现为最终归宿
四、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靖;;荀子道德理想简析[J];道德与文明;2015年04期
2 李健芸;;“礼义”与“心知”——从修身的视角看荀子思想中的心与礼的关系[J];邯郸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3 奕兵;就“礼”而言[J];道德与文明;1989年04期
4 宋志坚;;“伪”字说[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11期
5 可凌玮;;浅探荀子性“恶”伦理观的理论内核[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6 王易;论荀子的“性恶”伦理思想[J];河北学刊;1997年06期
7 张岸萍;;论荀子的“礼义之孝”[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8期
8 邓杰;;“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孙婧文;;性恶与原罪[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10 鹿林;;传统家训礼义教育及其现代转型[J];儒学与文明;2016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妍妍;“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明建;“新生活运动”的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俞汉群;从“性恶”到“性具”[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2 邓亚兵;荀子心论的伦理学意涵[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可凌玮;论荀子“性恶”伦理观的理论特色及社会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姬鲜利;从“性恶”到“性三品”[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伟;荀子性恶论人学与美学[D];郑州大学;2000年
6 张永光;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学敏;荀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慧霞;荀子伦理思想的大众关怀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1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5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