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性恶”之人何以为善——基于荀子孝观念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0-10-22 12:00
   荀子认为人是在共同体中作为类的社会性存在,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人的知、情、欲与社会性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之"性恶"在于心不会天然知礼义之道,于是情感欲望浅陋无明,易于流向悖理和危险混乱。那么,如此之人如何转化其性而趋于善呢?从孝观念进行考察是为一个重要的视角。对于荀子而言,孝不是纯粹天然的情感,它以人有辨有义和能群为逻辑起点,以对礼义之道的觉解为内在精神,以人之差异性的情感为基础,以曲得其情的方法为特征,最终指向于整全自我的实现。
【文章目录】:
一、人之为人在“为善”是荀子孝观念的理论前提
二、人自觉自愿以礼义之道事亲何以可能
三、人之行孝以自我实现为最终归宿
四、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靖;;荀子道德理想简析[J];道德与文明;2015年04期

2 李健芸;;“礼义”与“心知”——从修身的视角看荀子思想中的心与礼的关系[J];邯郸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3 奕兵;就“礼”而言[J];道德与文明;1989年04期

4 宋志坚;;“伪”字说[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11期

5 可凌玮;;浅探荀子性“恶”伦理观的理论内核[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6 王易;论荀子的“性恶”伦理思想[J];河北学刊;1997年06期

7 张岸萍;;论荀子的“礼义之孝”[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8期

8 邓杰;;“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孙婧文;;性恶与原罪[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10 鹿林;;传统家训礼义教育及其现代转型[J];儒学与文明;2016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妍妍;“群居和一”:荀子社会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明建;“新生活运动”的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俞汉群;从“性恶”到“性具”[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2 邓亚兵;荀子心论的伦理学意涵[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可凌玮;论荀子“性恶”伦理观的理论特色及社会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姬鲜利;从“性恶”到“性三品”[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伟;荀子性恶论人学与美学[D];郑州大学;2000年

6 张永光;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学敏;荀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慧霞;荀子伦理思想的大众关怀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1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51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a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