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本质特点、发生依据、根本任务

发布时间:2020-10-23 03:06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是指:以某种伦理理论(价值观念)为指导对日常生活进行改造,使该种价值理念融汇在日常生活之中,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其本质在于,通过价值选择,重塑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并为人的日常生存提供新的伦理意义和伦理价值。它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缓性等特点。日常生活是一个"自在"的领域,是一个习惯世界、经验世界,它具有强烈的稳定性。通常,在日常生活相对稳定的时期,伦理构建的要求并不明显。只有当伦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革、日常生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才会产生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需要。但是,日常生活的伦理构建不可能在日常生活领域独立实现,从逻辑上而言一般需要以下基本环节:确定日常生活价值目标,改造日常生活主体,革新日常生活方式。
【文章目录】:
一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及其特点
    第一,日常生活伦理构建具有长期性。
    第二,日常生活伦理构建具有滞后性。
    第三,日常生活伦理构建具有和缓性。
二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发生依据
三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根本任务
    1.确定日常生活价值目标
    2.改造日常生活主体
    3.革新日常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兆明;;论习惯[J];哲学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栗建新;蒋介石国民性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波;;社会事实如何产生规范性?——论法律实证主义对“休谟法则”的解决方案[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05期

2 谷木荣;明庆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良好教学习惯养成之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5期

3 刘刚;;教学文化与校园文化[J];教育评论;2013年06期

4 亓玉慧;李森;;教学习惯的内涵、特性及创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7期

5 肖正德;;教学习惯的意蕴、特质与改变路向:教学文化变革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肖正德;;教学习惯的文化意蕴及改变路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3期

7 崔群颖;刘芳;;对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状况及培养途径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超;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的思想资源[D];浙江大学;2018年

2 王楠楠;改造国民的新尝试: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读书运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薛凤;新生活运动及其对国民生活的改造[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任志胜;九一八后蒋介石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1931-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芳;;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模式选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2 鲁芳;;日常生活变革及其伦理图式演化[J];伦理学研究;2018年05期

3 倪霞;;日常生活对“信任”的作用研究[J];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7年02期

4 鲁芳;黄秋妹;;马克思恩格斯日常生活理论的伦理向度[J];云梦学刊;2018年01期

5 李萍;论日常道德与理想道德[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龙柏林;道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J];学术交流;2003年10期

7 龚群;靳娇娇;;后果最大化与日常道德的限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8 宁健,娄章胜;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日常生活道德建设[J];桂海论丛;2002年02期

9 季岸先;略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日常生活道德建设[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田海平;日常生活转型与公共伦理意识[J];求是学刊;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852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52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5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