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4:39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又译史怀译)是法国思想家,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敬畏生命的理论内涵、判断善恶的标准、人类和自然生命的权利及价值、尊严等问题都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阐释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施韦泽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指出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上帝爱的意志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影响下,青少年时期的施韦泽就具有一定的宗教情怀或道德敏感性;他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既继承了欧洲哲学伦理学的传统,也吸收了中国和印度伦理思想的精华,指出敬重一切生命是佛教徒的戒律要求;他对近代西方物质主义文化的批判,对战争、文化与哲学的反思等因素是施韦泽伦理学形成的关键。 其次,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我们归结为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在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性质、价值判断标准以及目标与道德目的:敬畏生命既包括敬畏人的生命,也包括敬畏动物植物的生命,强调敬畏生命伦理学是不同于以往人际关系伦理学的一种新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不同的伦理学有不同的判断善恶的标准,他认为,“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真理”。施韦泽认识到,对待生命,仅仅局限于不迫害生物不是目的本身,必须从属于更高的目标,这就是“人道”、“爱”和“同情”,与万物为友,平等对待他们;“敬畏生命”的目标是实现进步和创造有益于个人和人类的物质、精神、伦理的更高发展的各种价值。它的道德目的既在于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在于调整人与自然以及其它生命之间的关系,更在于人类道德人格的内在完整。 最后,本文又从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时代价值及影响,论述了如何避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物种歧视主义与生物等级观念,为一切生物的平等道德地位提供了一种明证,以便实现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实现现代国家向伦理的精神的人格的文化国家的转变;又从不同生命体之间难以平等对待和“无私利一切生命,且手段不损人”难以实现这两方面论述了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历史局限性。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82-0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
一、施韦泽的宗教情怀
二、对东方哲学的关注
三、对战争与文化、哲学的反思
第二章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性质
(一)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内涵
(二)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原因
(三) 敬畏生命伦理学是一种新伦理学
二、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价值判断标准
(一) 善恶标准
(二) 否定以工具性价值区分生命等级
四、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目标与道德目的
(一)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目标
(二)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道德目的
第三章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时代价值及影响
一、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时代价值
(一) 打破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
(二) 塑造伦理的精神的人格的文化国家
二、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影响
(一) 敬畏生命伦理学对世界的影响
(二)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165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82-0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形成
一、施韦泽的宗教情怀
二、对东方哲学的关注
三、对战争与文化、哲学的反思
第二章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性质
(一)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内涵
(二)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原因
(三) 敬畏生命伦理学是一种新伦理学
二、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价值判断标准
(一) 善恶标准
(二) 否定以工具性价值区分生命等级
四、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目标与道德目的
(一)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目标
(二)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道德目的
第三章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时代价值及影响
一、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时代价值
(一) 打破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
(二) 塑造伦理的精神的人格的文化国家
二、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影响
(一) 敬畏生命伦理学对世界的影响
(二)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贤贵;生态危机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蒋福明;刘爱国;;自然价值论:一个伦理的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刘限,王春年;环境伦理学——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湘宁;生态伦理学研究综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赵小华,郑维铭;评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陈剑澜;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3期
7 张晓琴;生态伦理: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物中心主义——对史怀泽“敬畏生命”理念的阐释[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王正平;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孙道进;扬弃异化文化的生态伦理向度——对史怀泽《文化和伦理》的文本解读[J];探索;2004年04期
10 姚轩鸽,周晓东;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探析[J];唐都学刊;199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欣星;史怀泽“敬畏生命”的当代解读[D];苏州大学;2008年
2 余巾英;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及其现代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3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5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