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现代性伦理教化

发布时间:2020-10-25 17:42
   论文以现代性的生命立场展开,由分析情感导向与理性预设的两种不同伦理观入手,在以个体自由、理性启迪、文明与物质财富相对丰硕的现代性特征的基本语境中,以深化“形而上”、“价值”、“在场”的现代性态度为立足点,构建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基本价值观:由价值本体向价值事实通达的人、价值本体中的一元与价值事实中的中立与多元博弈中的人;在此之上,确立现代性伦理以及伦理评价的相应范式:个体历史在场中的价值本体向价值事实跨越中对于社会最大公意的体现即为公正幸福范畴、个体历史在场中的行为抉择体现了对于自我、他者的有限性存在的理解即为一种善的行为;并以华夏的教化本质为立场、以教育学视角分析教化与教育的关系,从而论及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基本内涵、功能、价值与目的;以及现代性伦理教化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问题——生命存在的感知方式为前提、叙述与倾听的生命表达方式、差异性的尊重以及主体性遵循;以此为基础分析叙事是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实现方式之一,从而在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两种不同侧重的叙事方式上展开伦理教化视角的效用分析,并以博弈论观点做出统筹,分析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叙事策略与原则。 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分析休谟式情感伦理与康德、罗尔斯式的理性预设伦理之间差异的基础入手,以现代性视角深化“形而上”、“价值”、“在场”,并立足于三者,以“去蔽”的真理观建构现代性伦理评价范式。 第二部分以伦理与教化同一的至善性目的切入,梳理华夏历史中教化思想的本质,以教育学为视角,分析教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探寻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基本内涵、基础问题、以及所要遵循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现代性伦理教化的方式与策略。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B8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德性、现代性与华夏
一、伦理的现代性视阈梳理
    (一) 伦理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西方两种伦理倾向的差异
        1、伦理何谓——内涵的梳理
        2、从休谟到尼采——一种纯粹情感伦理的可能
        3、从康德到罗尔斯——一种理性预设伦理的可能
    (二) 现代性视阈下形而上学、价值、在场再审视
        1、西方两种伦理倾向的差异原因——形而上学立场的赞同与否定
        2、价值并非必须厘定在认识论之中——价值本体与价值事实的确立
        3、现代性伦理视阈下的价值存在维度——“在场”的厘清
    (三) 现代性伦理的评价范式分析
        1、价值本体向价值事实跨越中的真理性遵循问题即伦理问题
        2、真理的在场——“去蔽”的确立以及其本质维度中的自由问题
        3、伦理的在场——伦理范式确立的可能性
二、教化思想的梳理以及与教育、教育学之间的关系
    (一) 教化的本质:精神性的导向与释怀——华夏教化思想的梳理
    (二) 教育的本质:实践——“承担”为本的社会属性
    (三) 教育学的存在维度——基于教育与教化之间的反思
三、现代性伦理教化以及教化方式与策略
    (一) 现代性伦理教化——当代教育学的生命教育立场
        1、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基本内涵
        2、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基础问题
    (二) 现代性伦理教化的扩展内涵——功能、价值与目的
        1、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功能
        2、现代性伦理教化的价值
        3、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功能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4、现代性伦理教化的目的与价值、现代性伦理教化的目的与功能
    (三) 现代性伦理教化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问题
        1、以生命存在的感知方式作为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基点
        2、现代性伦理教化的要围绕着生命展开
        3、现代性伦理教化的过程是以生命表达为基点的对话
        4、差异性的尊重是现代性伦理教化对话的基本前提之一
        5、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对话过程中主体性原则的遵循
    (四) 现代性伦理教化的策略辨析
        1、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实现方式之一——叙事
        3、现代性伦理教化叙事中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的梳理
        3、以韦伯与尼采对禁欲主义相左的评价谈起——现代性伦理教化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需要一个让渡空间
        4、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两种伦理教化叙事的方法策略问题
后记:科学的良心与学术的滥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宗良;熊洁;;道德金律的内涵本质及其当代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2 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J];读书;2007年06期

3 王文;;世界治理思想的起源[J];读书;2007年06期

4 孙亮;;雅典的喧哗与骚动:关于民主的另类想象[J];读书;2007年07期

5 秦维红;;“德”在儒家学说史上的演变及真实内涵[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万俊人;;罗尔斯问题[J];求是学刊;2007年01期

7 荆学民;;道德信仰及其当代意义[J];求是学刊;2007年01期

8 杨明;丁瑞莲;;“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唯实;2007年01期

9 陈少明;;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向度[J];学术月刊;2007年01期

10 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06期



本文编号:2855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55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