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伦理的“缺
发布时间:2020-11-01 21:01
乡土伦理的重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从乡土伦理的社会结构基础、文化意蕴、社会组织化功能三个方面切入,传统乡土社会建立在"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具有乡土性的文化基调,以关系为本位,以礼维护社会秩序;但是,现代性浪潮带来传统乡土伦理的"退场",社会结构趋于松散,经济理性渗入,乡土伦理难以再作为社会的黏合剂。破解乡土伦理"缺场"的现代性危机,需调和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失调,通过"利"与"理"、礼治与法治的结合,重塑乡土伦理的文化意蕴,重构乡土伦理的社会功能,将乡土社会重建为有机团结的有机共同体,实现乡村振兴。
【文章目录】:
一、传统乡土伦理的“在场”
(一) 伦理的社会结构基础:差序格局
(二) 伦理的社会文化意蕴:关系本位
(三) 伦理的社会整合功能:礼治秩序
二、传统乡土伦理的“退场”
(一) 熟人社会网络裂变为原子化个体
(二) 从“关系”本位到“利益”驱动
(三) 伦理的社会整合功能趋向瓦解
三、新时代乡土伦理的“重建”
(一) 伦理文化意蕴的重塑:“利”与“理”之结合
(二) 伦理整合功能的重构:礼治和法治交相为用
(三) 社会结构的重建:有机团结和有机共同体的统一
【参考文献】
【共引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66094
【文章目录】:
一、传统乡土伦理的“在场”
(一) 伦理的社会结构基础:差序格局
(二) 伦理的社会文化意蕴:关系本位
(三) 伦理的社会整合功能:礼治秩序
二、传统乡土伦理的“退场”
(一) 熟人社会网络裂变为原子化个体
(二) 从“关系”本位到“利益”驱动
(三) 伦理的社会整合功能趋向瓦解
三、新时代乡土伦理的“重建”
(一) 伦理文化意蕴的重塑:“利”与“理”之结合
(二) 伦理整合功能的重构:礼治和法治交相为用
(三) 社会结构的重建:有机团结和有机共同体的统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露璐;;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土伦理研究及其方法[J];哲学研究;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举;;伦理文化的“物化”与精神生活的失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05期
2 赵昆;;乡土性与现代性——关于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的思考[J];齐鲁学刊;2012年03期
3 吴杰;;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乡土教育想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2 万俊人;道德谱系与知识镜像[J];读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邱婕;;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伦理的“缺场”与重建[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9年01期
本文编号:2866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6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