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个人自由主义日益盛行使人们逐渐忽视了对内在美德的追求,深入研究德性伦理,借鉴东西方传统德性,对于处于伦理困境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及形成积极健康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既总结他们的相同点,更分析他们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寻找东西德性理论的差别,力求全面正确理解德性的本质和功能,帮助个人培养成有道德修养和至上美德的人,力争在德性指导下,个人生活越来越美好,社会生活越来越和谐。本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绪论,可以说是整个论文的奠基部分。对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综述说明。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这章内容为之后分析孔子与亚氏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内容及异同奠定了基础。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各自思想的产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经济、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孔子对“仁”的理解离不开其复兴周礼的政治理想,亚氏的善、幸福等则离不开古希腊特有的城邦制度的影响。本章从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出发,介绍东西方德性理论渊源,以及他们在德性伦理发展中的重要位置,进而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第三章,这部分重点论述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核心内容,以及德性的层次分类。“仁”是孔子德性的总括和核心内容,孔子认为德性是有层次的,分为圣德、仁德、凡人之德;而亚氏德性从目的论出发,关注善和幸福,强调人的目的就在于实现最高的善,即至善,追求至善的过程就是获取幸福的过程。他将德性分为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第四章,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分析。论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们的相同之处:追求理想人格的培养、追求至上美德、德性本质都强调“中”;从四个方面论述不同之处:先验人性论与经验德性论、道德至上论与幸福至上论、感性体验与理性主义、自觉与自愿选择。结语:通过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梳理比较,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德性、了解德性,利用传统德性的潜在价值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孔子 亚里士多德 德性伦理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11-16
- 1.1.1 现实背景11-12
- 1.1.2 理论背景12-16
- 1.2 研究现状16-2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8-21
-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21-24
- 1.3.1 研究目的21-22
- 1.3.2 研究意义22-23
- 1.3.3 研究方法23-24
- 第2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24-29
- 2.1 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的渊源24-25
- 2.2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渊源25-27
- 2.2.1 古希腊的城邦生活25-26
- 2.2.2 古希腊德性思想的发展演变26-27
- 2.3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东西德性伦理发展中的重要性27-29
- 第3章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29-35
- 3.1 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的内涵29-31
- 3.1.1 德性的核心——仁29-30
- 3.1.2 德性的层次——圣德、仁德、凡人之德30-31
- 3.2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内涵31-35
- 3.2.1 善和幸福31-32
- 3.2.2 德性的分类——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32-35
- 第4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分析35-52
- 4.1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相同点35-38
- 4.1.1 追求理想人格的培养35-37
- 4.1.2 追求至上美德37
- 4.1.3 德性本质都强调“中”37-38
- 4.2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的不同点38-52
- 4.2.1 先验人性论与经验德性论38-41
- 4.2.2 道德至上论与幸福至上论41-47
- 4.2.3 感性体验与理性主义47-48
- 4.2.4 自觉与自愿选择48-52
- 结语52-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华;;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崔丽萍;;儒家伦理学的学术特质——兼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之比较[J];沧桑;2013年02期
3 杨国荣;;儒家视阈中的人格理想[J];道德与文明;2012年05期
4 叶晓璐;;交流与行动——读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J];哲学分析;2012年02期
5 杨豹;;探寻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6 宁乐锋;;查尔斯·泰勒的双重意蕴的个人主义评析——兼析社群主义的整体本体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峰;;走出现代道德困境的尝试——兼论麦金太尔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批评[J];天中学刊;2010年04期
8 杨泽波;;从德福关系看儒家的人文特质[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王今一;;现代德性伦理学何以可能——对安斯库姆《现代道德哲学》的解析与引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韩升;;自由主义视野的表达与批判——查尔斯·泰勒的共同体概念[J];哲学动态;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艳;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张秀娟;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92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