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跨国公司迅猛地发展,它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建立起了销售网络,它们越来越多地将其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或者在发展中国家开厂研发产品,而跨国公司存在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也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暴露出来。它们将那些劳动量大污染严重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而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区域的协作使得跨国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规避国际劳动法规的义务与制裁,也使得他们很难受到东道主国家的法律约束,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往往造成了生产基地的环境遭到破坏,本文在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意义在于引起企业社会对环境伦理的关注,寻找一些措施对目前在华跨国公司出现的环境伦理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环境和人的关系朝着和谐绿色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伦理责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伦理责任的对策。本文认为在华跨国公司在履行环境伦理责任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并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伦理监测实施标准、主动将利润投入到环保方面、把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开始强调使命感,但同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缺陷,环境道德缺失,内部管理不完善,主权国家间监管存在障碍等。其成因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跨文化管理培养企业文化发展存在缺陷等。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加强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中政府的管理作用、加强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中市场的引导作用、提高环境伦理执行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把在华跨国公司利益与我国当前及长远社会利益的平衡相结合,使得在华跨国公司在我国健康成长。
【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 环境伦理 伦理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8;F276.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的背景8-9
- 1.2 研究的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0-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16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16-18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创新点17-18
-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18-31
- 2.1 核心概念界定18-27
- 2.1.1 企业伦理18-19
- 2.1.2 企业伦理责任19-20
- 2.1.3 环境伦理20-23
- 2.1.4 企业环境伦理责任23-24
- 2.1.5 跨国公司24-25
- 2.1.6 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25-27
- 2.2 相关理论基础27-31
- 2.2.1 企业伦理学理论27-30
- 2.2.2 企业环境伦理理论30-31
- 3 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伦理责任现状分析31-39
- 3.1 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伦理责任取得的成绩31-33
- 3.2 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伦理责任存在的问题33-39
- 3.2.1 环境伦理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33-34
- 3.2.2 环境道德责任缺失34
- 3.2.3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缺陷34-35
- 3.2.4 非政府组织监督不足35
- 3.2.5 履行环境伦理责任时国际国内法律冲突35-39
- 4 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伦理责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9-44
- 4.1 企业文化价值观存在缺失39-40
- 4.2 管理人员缺乏跨文化管理培养40-41
- 4.3 法律制度不健全41-42
- 4.4 环境伦理责任沟通不畅42-44
- 5 加强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伦理责任对策44-52
- 5.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44-45
- 5.1.1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44-45
- 5.1.2 扩大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45
- 5.2 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45-47
- 5.2.1 提高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经营的准入标准45-46
- 5.2.2 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法规建设46-47
- 5.3 建立伦理管理运行机制47-49
- 5.3.1 完善在华跨国公司的管理目标机制和约束机制47-48
- 5.3.2 完善在华跨国公司的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48-49
- 5.4 推动环境伦理纳入到法律法规之中49-52
- 5.4.1 加强环境伦理责任理念在国际国内法律中的应用49-50
- 5.4.2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法律中的体现50-52
- 6 结语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文章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放勋;;论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晓光;;论科学家的伦理责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龙翔;;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生成及其表现[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6期
4 郭卫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概念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01期
5 王建锋;赵静波;;论技术风险视域下的个体伦理责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4期
6 默克尔;黄群;;科学家的伦理责任[J];科技导报;2011年30期
7 龙翔;;论工程师作为技术风险制造者的伦理责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06期
8 思齐;;网络社会伦理责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04期
9 罗国杰;伦理责任与生态环境[J];道德与文明;2000年01期
10 曹南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雪林;王健;;工程活动中的伦理责任划分[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李秋华;;论企业伦理责任[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璐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企业伦理责任与经济责任的交融互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姬广勇 胡丽萍;应强化法官的司法伦理责任[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侯文学邋周彦;为民企承担“伦理责任”叫好[N];经理日报;2007年
4 朱四倍;30亿善款“诺而不捐”激发公众愤怒[N];中国商报;2009年
5 赖长奇;试析服务型政府的伦理责任[N];三明日报;2011年
6 马缨 王奋宇;切实履行科技伦理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小锡 张志丹;金融海啸中的中国伦理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建设银行广西分行 周向东;企业的重要义务和发展途径[N];广西日报;2008年
9 洛阳师范学院 王建锋;风险治理的个体美德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 李建华;官员也要承担政治伦理责任[N];长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放勋;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高杨帆;技术决策者伦理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剑飞;论科学家的伦理责任[D];东华大学;2007年
2 刘小立;工程活动中的伦理责任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杨酉慧;中国新媒体伦理责任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昊;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高凯;在华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郭卫华;论网络社会的伦理责任[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8 郭锐;工程师的伦理责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兰兰;工程师对和平利用核能的伦理责任[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孙国华;建筑行业工程师伦理责任实证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环境伦理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82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