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8:28
在传统农村,受中国传统乡土伦理思想影响,彼此之间人际关系体现更多的是血缘与地缘的关系。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经济意识在农村社会不断深入,于是带有功利色彩的一些因素逐渐渗入到传统的农村人际关系中,致使农村人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由于中国传统乡土伦理思想是在漫长的小农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进中逐渐生成,在乡村社会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因之,伦理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农村人际关系中也更加凸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宏旨,需要我们着力探寻传统乡土伦理文化的“和谐”之道,从而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本文以农村人际关系的研究为切入点,采用文化哲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观点,运用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农村人际关系产牛影响的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主要内容和特质,继而又分析了中国传统乡土伦理对传统农村人际关系产生的影晌。文章还重点陈述了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正负面变迁。小文的落脚点在于怎样从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中找出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接通点。因此,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关联性,...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主要论点
第一章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内涵
第一节 乡土与乡土意识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主要内容
一、家族伦理
二、人情伦理
三、诚信伦理
四、和为贵
第三节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特质
一、血、地二缘
二、情理交往
三、熟人信任
第二章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对传统农村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含义
第二节 传统乡土伦理影响下的农民性格特征
一、家族血缘观念浓厚
二、热爱家乡的情感与地缘观念
三、务实性格与狭隘的功利观念
四、人际和谐与轻视竞争
第三节 传统乡土伦理影响下旧农村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一、血缘性
二、情感性
三、封闭性
第三章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
第一节 当代农村人际交往的内容、范围、动机
一、人际交往中血缘观念淡化,人际关系的内容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
二、交往范围在逐步扩大
三、利益交换日趋明显
第二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正向变迁
一、人际关系中正式交往成分逐渐增多
二、人际关系由封闭转向开放
三、人际关系中平等成分日益发展
第三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负面变迁
一、农村人际关系功利化
二、农村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化
三、农村人际关系趋于表面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第一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形成的主要条件分析
一、传统乡土伦理的影响
二、现实客观环境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适应性
一、以血缘、地缘为本位,农村人际关系仍是“亲缘关系”的外推
二、人情仍是维系农村人际关系的主要纽带
三、重“诚信”仍然是农村人际关系的主流
四、“和为贵”仍然是当代农村人际交往的原则
第三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对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超越
一、人际交往中业缘、情缘关系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二、经济利益交换日趋明显,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理性化”
三、契约化人际关系冲击着熟人信任的人际关系
第四节 当代农村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一) 情感化和功利化的相互融合
(二) 竞争与合作的内在统一
(三) 单一性与多元性人际关系的相互融合
思考与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J]. 王晓霞. 道德与文明. 2000(05)
[2]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J]. 杨宜音. 社会学研究. 1995(05)
[3]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 郭于华. 社会学研究. 1994(06)
[4]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J].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1993(04)
[5]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情与关系网——一个浙北村落的微观考察与透视[J]. 曹锦清,张乐天. 探索与争鸣. 1992(02)
[6]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J]. 王思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3)
本文编号:2905490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主要论点
第一章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内涵
第一节 乡土与乡土意识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主要内容
一、家族伦理
二、人情伦理
三、诚信伦理
四、和为贵
第三节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特质
一、血、地二缘
二、情理交往
三、熟人信任
第二章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对传统农村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含义
第二节 传统乡土伦理影响下的农民性格特征
一、家族血缘观念浓厚
二、热爱家乡的情感与地缘观念
三、务实性格与狭隘的功利观念
四、人际和谐与轻视竞争
第三节 传统乡土伦理影响下旧农村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一、血缘性
二、情感性
三、封闭性
第三章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
第一节 当代农村人际交往的内容、范围、动机
一、人际交往中血缘观念淡化,人际关系的内容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
二、交往范围在逐步扩大
三、利益交换日趋明显
第二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正向变迁
一、人际关系中正式交往成分逐渐增多
二、人际关系由封闭转向开放
三、人际关系中平等成分日益发展
第三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负面变迁
一、农村人际关系功利化
二、农村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化
三、农村人际关系趋于表面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第一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形成的主要条件分析
一、传统乡土伦理的影响
二、现实客观环境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的适应性
一、以血缘、地缘为本位,农村人际关系仍是“亲缘关系”的外推
二、人情仍是维系农村人际关系的主要纽带
三、重“诚信”仍然是农村人际关系的主流
四、“和为贵”仍然是当代农村人际交往的原则
第三节 当代农村人际关系对中国传统乡土伦理的超越
一、人际交往中业缘、情缘关系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二、经济利益交换日趋明显,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理性化”
三、契约化人际关系冲击着熟人信任的人际关系
第四节 当代农村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一) 情感化和功利化的相互融合
(二) 竞争与合作的内在统一
(三) 单一性与多元性人际关系的相互融合
思考与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J]. 王晓霞. 道德与文明. 2000(05)
[2]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J]. 杨宜音. 社会学研究. 1995(05)
[3]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 郭于华. 社会学研究. 1994(06)
[4]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J].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1993(04)
[5]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情与关系网——一个浙北村落的微观考察与透视[J]. 曹锦清,张乐天. 探索与争鸣. 1992(02)
[6]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J]. 王思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3)
本文编号:2905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0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