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尔神学人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8:01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是美国最杰出的神学家,他所倡导的基督教现实主义是美国基督教伦理学的主导潮流,重新唤起人们对基督教传统教义的关注。尼布尔对基督教神学人性的分析使我们在现实伦理和政治理论中找到相对的解答,他的人类学是基督教神学对人类学的最大贡献,展示了基督教这中古老的信仰对人类的启示作用以及宗教伦理学对普世伦理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和绪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尼布尔神学人性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学术界目前对尼布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尼布尔的道德与信仰、认识论、上帝形象以及基督教自由、罪与爱等问题。其中对尼布尔神学人性问题的研究比较多,尤其是他的神学人性论对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剖析,可以说尼布尔神学人性观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即立足理论又顾及实践。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范围和内容。可以说,从尼布尔神学人性视角解读现代政治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了基督教人性研究的传统价值和现代意义。第二章介绍前尼布尔时期西方主要人性观及其反思批判,本章阐述尼布尔对西方主要人性观的看法,他利用分类详细阐释的方法,从“两希文化”的历史渊源入手,详细阐释包括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这两大类型,了...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范围和内容
第2章 尼布尔批判的人性观
2.1 人性的问题
2.1.1 古代人性观
2.1.2 基督教的人性观
2.1.3 现代的人性观
2.2 西方人性观反思
2.2.1 理性主义人性观和浪漫主义人性观及其冲突
2.2.2 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冲突的反思
2.2.3 其他人性理论的冲突及其社会基础
2.3 西方人性观批判
2.3.1 个性意识和丧失
2.3.2 罪的逃避
2.3.3 现代人的乐观态度
第3章 尼布尔神学人性理论
3.1 上帝的启示
3.1.1 作为启示宗教的创造教义
3.1.2 牺牲之爱与互爱
3.2 人的物性与神性
3.2.1 人作为受造物
3.2.2 作为上帝形象的人
3.3 罪人之罪
3.3.1 罪的产生与表现
3.3.2 骄傲之罪
3.3.3 纵欲之罪
第4章 基于尼布尔人性论的政治实践
4.1 政治现实问题
4.1.1 霸权主义实质
4.1.2 人的道德与政治相对主义
4.2 团体之恶
4.2.1 人性的恶性循环
4.2.2 爱国主义伦理悖论
4.2.3 社会群体的性质与人性的冲突
第5章 基于人性的普世伦理反思
5.1 尼布尔基督人性的批判
5.2 世俗道德生存困境
5.3 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结合
5.4 宗教伦理与全球伦理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基督教的和谐伦理[J]. 梁卫霞. 宗教学研究. 2010(02)
[2]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研究[J]. 殷炳华.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3]基督教道德审视下的战争与和平——“9·11”事件发生后的美国天主教会与美国外交政策[J]. 彭小瑜. 国际论坛. 2010(01)
[4]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渊源[J]. 李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宗教压抑下的人性[J]. 毕宇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2)
[6]论现实主义理论的道德观[J]. 付强. 社会主义研究. 2009(02)
[7]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道德观[J]. 程又中,付强. 伦理学研究. 2009(02)
[8]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J]. 王刚,刘素民.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9]宗教伦理何以可能?[J]. 孙长虹. 云南社会科学. 2008(05)
[10]以人性的宗教创建和平[J]. 池田大作. 东方论坛. 2008(04)
本文编号:290545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范围和内容
第2章 尼布尔批判的人性观
2.1 人性的问题
2.1.1 古代人性观
2.1.2 基督教的人性观
2.1.3 现代的人性观
2.2 西方人性观反思
2.2.1 理性主义人性观和浪漫主义人性观及其冲突
2.2.2 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冲突的反思
2.2.3 其他人性理论的冲突及其社会基础
2.3 西方人性观批判
2.3.1 个性意识和丧失
2.3.2 罪的逃避
2.3.3 现代人的乐观态度
第3章 尼布尔神学人性理论
3.1 上帝的启示
3.1.1 作为启示宗教的创造教义
3.1.2 牺牲之爱与互爱
3.2 人的物性与神性
3.2.1 人作为受造物
3.2.2 作为上帝形象的人
3.3 罪人之罪
3.3.1 罪的产生与表现
3.3.2 骄傲之罪
3.3.3 纵欲之罪
第4章 基于尼布尔人性论的政治实践
4.1 政治现实问题
4.1.1 霸权主义实质
4.1.2 人的道德与政治相对主义
4.2 团体之恶
4.2.1 人性的恶性循环
4.2.2 爱国主义伦理悖论
4.2.3 社会群体的性质与人性的冲突
第5章 基于人性的普世伦理反思
5.1 尼布尔基督人性的批判
5.2 世俗道德生存困境
5.3 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结合
5.4 宗教伦理与全球伦理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基督教的和谐伦理[J]. 梁卫霞. 宗教学研究. 2010(02)
[2]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研究[J]. 殷炳华.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3]基督教道德审视下的战争与和平——“9·11”事件发生后的美国天主教会与美国外交政策[J]. 彭小瑜. 国际论坛. 2010(01)
[4]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渊源[J]. 李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宗教压抑下的人性[J]. 毕宇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2)
[6]论现实主义理论的道德观[J]. 付强. 社会主义研究. 2009(02)
[7]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道德观[J]. 程又中,付强. 伦理学研究. 2009(02)
[8]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社会公正思想[J]. 王刚,刘素民.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9]宗教伦理何以可能?[J]. 孙长虹. 云南社会科学. 2008(05)
[10]以人性的宗教创建和平[J]. 池田大作. 东方论坛. 2008(04)
本文编号:2905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0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