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家“亲亲互隐”伦理的学理反思与逻辑辩难

发布时间:2020-12-21 12:29
  儒家伦理的最根基处是"仁"。对于仁的内涵的最通俗的解释是"仁爱"即所谓"仁者爱人"。但儒家的"仁"与墨家的"爱"有很大的区别。墨家讲"兼爱",儒家讲"差等之爱"、"推己及人"。也就是说"亲疏远近"是仁之大小甚至仁或残酷的最根本的判断原则。由此出发,儒家伦理的"亲亲互隐"到底是美德还是腐败的最大毒瘤引起许多学者的讨论。本文在参考了两派的基本观点的前提下,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就儒家伦理的局限问题做简单的讨论。 

【文章来源】:理论观察. 2019年07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家“亲亲互隐”伦理美德论证明的两个反驳
    (一)柏拉图《游叙弗伦篇》是西方人“亲亲相隐”的例证?
    (二)“容隐”只是作为权利的“容隐”
二、伦理局限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逻辑、理性与反讽——就《游叙弗伦篇》的解读与邓晓芒教授商榷[J]. 陈乔见.  学海. 2007(02)



本文编号:2929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29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