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柏拉图道德教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08:05
  正如耶格尔巨著Paidiea:The Ideals of Greek Culture的标题所言,教化是希腊文化的理想。而自希腊智者开始,道德教化就不仅是希腊文化的实践,更成为希腊哲思的主要论题之一。希腊道德教化理论,经由希腊智者与苏格拉底的反思批判,在柏拉图那里开始获得了系统性的理论建构。与希腊一般智者反德性教化理论、普罗泰戈拉政治实践教化论和苏格拉底的哲学对话教化论相比较,柏拉图的道德教化理论的主要特色是,以灵魂三分说和心灵转向说为哲学基础,系统分析了心灵各个部分及其教化方式,并进而强调道德教化的阶段性。在柏拉图看来,正如灵魂分为三个部分,即欲望、激情和理智,相应的德性分别是节制、勇敢和智慧,这三个部分各自的功能发挥到优秀状态,同时又能和谐,就是整体心灵的正义之德。城邦也相应由三个等级构成:即农工商阶层,他们负责社会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所以节制是他们的德性;护卫者阶层,主要职责是护卫城邦,所以勇敢是他们的主要德性;以及统治者,他们要为整个城邦的利益而谋划,所以,他们的主要德性是智慧。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尽其分,又能达到社会的总体和谐,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他认为,除了生产阶层由于理智的...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教化:希腊文化的理想
第2章 柏拉图道德教化论的背景
    2.1 美德的本质
    2.2 美德可教与否的论争
第3章 柏拉图道德教化论的基础
    3.1 心灵结构论:理智、激情、欲望
    3.2 心灵的塑造方法
第4章 道德教化之方
    4.1 外化——模仿
    4.2 内化——熏陶与塑造
    4.3 提升——辩证法
第5章 道德教化的结果:达到至善
    5.1 获得心灵的正常秩序——正义
    5.2 正义的生活比不正义的生活幸福
    5.3 幸福、德性与至善
第6章 结语:柏拉图道德教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柏拉图伦理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J]. 唐荣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2]德育的可能——从先秦儒家的视角看苏格拉底对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探讨[J]. 余维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01)
[3]浅释《理想国》中诗的教化与哲学的教化之间的争吵[J]. 李长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01)
[4]柏拉图道德建构及其政治功用的思想评析[J]. 王蓓.  道德与文明. 2004(03)
[5]也议“美德可教吗”[J]. 陈桂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03)
[6]论德性的意义和价值[J]. 陈根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7]论教化的三大原理[J]. 詹世友.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8]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J]. 詹世友.  甘肃理论学刊. 2000(01)
[9]教化:“陶身淑性”与“归真返朴”互补[J]. 詹世友.  天津社会科学. 2000(01)
[10]“教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论析[J]. 詹世友.  江西社会科学. 1995(10)

博士论文
[1]《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 胡晓燕.吉林大学 2007
[2]德性伦理研究[D]. 王国银.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正义的内在价值[D]. 丁建彪.吉林大学 2007
[2]德育的可能与方法[D]. 余维武.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31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31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