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多义性与政治的道德基础
发布时间:2020-12-25 08:53
正义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古代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思想对此论证有着时代上的差别,前者将政治权威、政体、法律等政治观念建立在善周围,后者则建立在个人权利周围;前者理论结构是:善优先于正当,后者则为正当优先于善。各种正义观念之间最深刻的区别之一,是将正义理论建立在价值一元论还是价值多元论基础上。建立在单一性善基础上的政治原则无法获得证明,建立在(工具)理性算计意义上的个人权利基础上也是不牢固的。正当与善是相容的。政治哲学不能像古代哲学那样成为一种乌托邦学说,但也要带有一定的理想性,它应该是一种“现实的乌托邦”。善表明目的,正当划清了界限,但不能狭隘地设定这种限制;正当无善则盲,善无正当则空。正当对善不仅具有优先性,而且也有一致性。政治原则要值得人们奉献其忠诚,政治不是权宜之计。自然法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探讨政治道德基础的理论依据。它是在“自然与习俗”对立的理论框架中产生的,自然高于习俗、法律规则与政治权威,是它们的评价标准,自然就是自然正当。其中的“自然”主要是指人的自然即人性。人的观念又是与社会观念密切联系的。古代思想家发展出一套哲学化的人性理论,其基本观念是,个人是不自...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论
三 罗尔斯“基本善”理论
四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一章 积极性的善与最佳政治理论
第一节 正义与人的自然
一 正义与秩序
二 对习俗的质疑
三 自然与习俗
第二节 正义与善
一 美德与正义
二 理性与正义
三 共同体与政治动物
第三节 构成性的善与应得正义观
一 乌托邦的政治理论
二 单一性的善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善”的脆弱性与个体的善
第一节 正义与激情
一 激情与高贵的谎言
二 激情与政治团结
第二节 善的多样性与古代世界的宪政思想
一 幸福与善
二 古代共和主义
第三节 个体的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族国家与政治中的美德
第一节 善不是政治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君主美德与人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极性的善与政治合法性
第一节 价值多元论与个人主义
一 价值多元论与主观性的善
二 个人行为理论:心理学的而非哲学的
三 理性是欲望的工具
第二节 社会之于政治的优先性
一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
二 洛克的“理想历史”理论
第三节 个人权利与政治合法性
一 个人权利与政治权威
二 行为美德与财产权
三 现代公民理论与人民“同意”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善的二个层次理论:正当、共同体与自我
第一节 正当与共同体
一 自由意志与腐败的人性
二 根本性的善与共同体
第二节 正当与自律的主体
一 实践理性中的公共理性
二 自我优先于目的
三 政治共同体优先于道德共同体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37332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论
三 罗尔斯“基本善”理论
四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一章 积极性的善与最佳政治理论
第一节 正义与人的自然
一 正义与秩序
二 对习俗的质疑
三 自然与习俗
第二节 正义与善
一 美德与正义
二 理性与正义
三 共同体与政治动物
第三节 构成性的善与应得正义观
一 乌托邦的政治理论
二 单一性的善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善”的脆弱性与个体的善
第一节 正义与激情
一 激情与高贵的谎言
二 激情与政治团结
第二节 善的多样性与古代世界的宪政思想
一 幸福与善
二 古代共和主义
第三节 个体的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族国家与政治中的美德
第一节 善不是政治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君主美德与人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极性的善与政治合法性
第一节 价值多元论与个人主义
一 价值多元论与主观性的善
二 个人行为理论:心理学的而非哲学的
三 理性是欲望的工具
第二节 社会之于政治的优先性
一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
二 洛克的“理想历史”理论
第三节 个人权利与政治合法性
一 个人权利与政治权威
二 行为美德与财产权
三 现代公民理论与人民“同意”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善的二个层次理论:正当、共同体与自我
第一节 正当与共同体
一 自由意志与腐败的人性
二 根本性的善与共同体
第二节 正当与自律的主体
一 实践理性中的公共理性
二 自我优先于目的
三 政治共同体优先于道德共同体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37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3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