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的生态向度 ——论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价值理念
发布时间:2020-12-28 19:06
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个恒久而弥新的话题,其中也不乏以道德的眼光来观照这一关系的,只是作为一种哲学伦理学思潮,明确地主张自然具有道德地位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道德关系,却是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这就是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兴起,它直接导源于现实中的环境与生态危机。西方环境伦理思潮各流派在不同的层面上探究自然存在物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问题,其中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作为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主张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是人的道德应该。其哲学努力在于沟通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构建自然价值与人类德性、自然与文化辩证互补的环境伦理学,开辟伦理道德的生态向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立足于西方伦理思想的整体发展,通过伦理拓展主张人类的道德视域应扩展至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伦理转向坚持人类价值理论和道德价值观的生态/环境转向,通过伦理整合论证了自然与文化、自然价值与人类德性的辩证关系,通过伦理反思批判了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和不公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罗尔斯顿以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为理论支撑,以道德是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为根据,论证了环境伦理学伦理拓展的...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转型与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
§0.1 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转型与环境伦理思潮的兴起
§0.2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主旨
§0.3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宗旨
注释
第一章 伦理拓展:道德关注指向自然生态系统
§1.1 关注根源——"关于我们的根源(而非资源)的伦理"
§1.2 尊重他者——"最具利他主义精神的伦理学"
§1.3 维护生存单元——"恰当的生存单元就是道德关心的恰当层面"
注释
第二章 伦理转向:价值范式的非人类中心转换和环境整体主义转向
§2.1 价值范式的非人类中心转换:从主观工具价值论到客观内在价值论
§2.2 环境整体主义转向:从个体主义到环境整体主义
§2.3 环境伦理语境下人类对个体生命、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不同义务及相互关系
§2.4 客观内在价值论和环境整体主义在环境伦理实践中的应用
注释
第三章 伦理整合:构建自然与文化辩证互补的环境伦理学
§3.1 环境伦理学中自然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3.2 价值伦理与德性伦理相融合的环境伦理学
§3.3 环境伦理实践中自然主义原则与人本主义原则的结合
注释
第四章 伦理反思: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与环境伦理理念的不相融性
§4.1 对现代西方个人主义道德价值观的理论反思
§4.2 对不公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现实批判
§4.3 对东方思想的期待
注释
结语: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革命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生态人性观初探[J]. 曹孟勤. 伦理学研究. 2006(03)
[2]当代中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 卢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3]为何要构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J]. 徐宗良. 道德与文明. 2005(06)
[4]环境伦理学的正义向度[J]. 李培超. 道德与文明. 2005(05)
[5]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J]. 邓安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4)
[6]价值共同体与环境义务[J]. 佘正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我国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J]. 李培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8]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J]. 刘湘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5)
[9]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J]. 余谋昌. 伦理学研究. 2004(04)
[10]“生态危机”:不是问题的问题[J]. A.H.帕夫连科,张晶. 国外社会科学. 2004(01)
博士论文
[1]自然之思[D]. 曾建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44253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转型与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
§0.1 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转型与环境伦理思潮的兴起
§0.2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主旨
§0.3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宗旨
注释
第一章 伦理拓展:道德关注指向自然生态系统
§1.1 关注根源——"关于我们的根源(而非资源)的伦理"
§1.2 尊重他者——"最具利他主义精神的伦理学"
§1.3 维护生存单元——"恰当的生存单元就是道德关心的恰当层面"
注释
第二章 伦理转向:价值范式的非人类中心转换和环境整体主义转向
§2.1 价值范式的非人类中心转换:从主观工具价值论到客观内在价值论
§2.2 环境整体主义转向:从个体主义到环境整体主义
§2.3 环境伦理语境下人类对个体生命、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不同义务及相互关系
§2.4 客观内在价值论和环境整体主义在环境伦理实践中的应用
注释
第三章 伦理整合:构建自然与文化辩证互补的环境伦理学
§3.1 环境伦理学中自然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3.2 价值伦理与德性伦理相融合的环境伦理学
§3.3 环境伦理实践中自然主义原则与人本主义原则的结合
注释
第四章 伦理反思: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与环境伦理理念的不相融性
§4.1 对现代西方个人主义道德价值观的理论反思
§4.2 对不公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现实批判
§4.3 对东方思想的期待
注释
结语: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革命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生态人性观初探[J]. 曹孟勤. 伦理学研究. 2006(03)
[2]当代中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 卢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3]为何要构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J]. 徐宗良. 道德与文明. 2005(06)
[4]环境伦理学的正义向度[J]. 李培超. 道德与文明. 2005(05)
[5]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J]. 邓安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4)
[6]价值共同体与环境义务[J]. 佘正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我国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J]. 李培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8]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J]. 刘湘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5)
[9]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J]. 余谋昌. 伦理学研究. 2004(04)
[10]“生态危机”:不是问题的问题[J]. A.H.帕夫连科,张晶. 国外社会科学. 2004(01)
博士论文
[1]自然之思[D]. 曾建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44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4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