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品格与公共生活
发布时间:2020-12-29 11:48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公民性是公共性与个体性的张力性存在。现代公民是公共性与个体性的双重统一,这种双重性也体现在公民品格上。公民品格是公民性在公民个体身上的体现,包括个体性品格和公共性品格。公民品格不是先验的,而是在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公共生活塑造了公民品格;公共生活是公民的生活,公民品格促进了公共生活的自觉建构。公共生活是公民品格生长的温床,因此,培育公民品格,必须建构公共生活。公民品格教育是基于公共生活,通过公共生活,为了公共生活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公共人"。
【文章来源】:道德与文明.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公民品格: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存在
二、公共生活与公民品格的相互形塑
(一)公共生活形塑公民品格
(二)公民品格建构公共生活
三、在公共生活中培育公民品格
(一)公共生活:培植公民品格的沃土
(二)公共生活的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价值的信念与美好生活的理想——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深蕴[J]. 袁祖社. 中国社会科学. 2019(12)
[2]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J]. 叶飞. 教育科学. 2019(01)
[3]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的维护和建构[J]. 陈忠炜,郭湛. 哲学研究. 2018(06)
[4]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J].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5]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J]. 冯建军.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9)
[6]教育公正的人性假设——兼论主体间性视野下的教育公正理念[J]. 冯建军.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7)
[7]“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 袁祖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1)
本文编号:2945592
【文章来源】:道德与文明.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公民品格: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存在
二、公共生活与公民品格的相互形塑
(一)公共生活形塑公民品格
(二)公民品格建构公共生活
三、在公共生活中培育公民品格
(一)公共生活:培植公民品格的沃土
(二)公共生活的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价值的信念与美好生活的理想——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深蕴[J]. 袁祖社. 中国社会科学. 2019(12)
[2]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J]. 叶飞. 教育科学. 2019(01)
[3]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的维护和建构[J]. 陈忠炜,郭湛. 哲学研究. 2018(06)
[4]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J].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5]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J]. 冯建军.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9)
[6]教育公正的人性假设——兼论主体间性视野下的教育公正理念[J]. 冯建军.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7)
[7]“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 袁祖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1)
本文编号:2945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4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