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齐格蒙特·鲍曼伦理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21-01-01 02:48
  齐格蒙特·鲍曼是当前欧洲社会理论界一位独特的思想家,他博采众长,熔铸成一家之言,对现代性批判和后现代性反思都有深刻的论述。本文主要以他学术生涯第二、三阶段的多部著作为主线,经过笔者的反复研读和思考,在参考三部研究著作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他的生平和学术理路转变、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概念的界定、对现代性社会工程的批判、对后现代状况的描述及反思、道德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时期的状况以及他对列维纳斯哲学思想的借用和吸收等。第一章,鲍曼生平及其著作简介。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齐格蒙特·鲍曼坎坷的人生经历。参考丹尼斯·史密斯的《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性的预言家》、郑莉的《理解鲍曼》和郭台辉的《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三部研究著作,对鲍曼的学术生涯进行了划分,并对他学术生涯四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描述。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章,鲍曼对现代性道德、后现代道德的论述。提出笔者对鲍曼著作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一组词汇的理解。陈述鲍曼对现代性道德和后现代道德的论述。第三章,鲍曼对列维纳斯伦理学的借用。阐述鲍曼“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叙事框架深受列维纳斯哲学的影响。鲍曼如何借用列维纳斯的“他者”一词来论...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鲍曼生平及其思想发展演变
    1.1 鲍曼生平简介
    1.2 鲍曼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二章 鲍曼伦理思想的叙事框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2.1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释义
    2.2 现代性的特征
        2.2.1 现代性以普遍理性为基础
        2.2.2 现代性以科层制为工具
        2.2.3 现代性以秩序美学为追求
    2.3 后现代的特征
        2.3.1 后现代性以碎片化为特征
        2.3.2 后现代性以矛盾性为特征
        2.3.3 后现代性以消费主义为特征
第三章 鲍曼对现代性道德、后现代道德的论述
    3.1 现代性社会中的道德状况
        3.1.1 现代性道德奠基于不信任基础上
        3.1.2 现代性道德以伦理规范为形式
        3.1.3 现代性道德以普遍秩序为追求
        3.1.4 现代性道德的一个例证:大屠杀
    3.2 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状况
        3.2.1 后现代道德的去伦理
        3.2.2 后现代道德的碎片化
        3.2.3 后现代道德的矛盾性
        3.2.4 后现代道德的后果:消费社会
第四章 鲍曼对列维纳斯伦理学的借用
    4.1 用“他者”概念来解释道德
    4.2 用“总体”概念来解释伦理
    4.3 道德空间的建构
    4.4 如何从道德走向正义
第五章 鲍曼伦理思想的启示与缺憾
    5.1 对两种审美解决方案的批评
    5.2 “理性”概念再辨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语境下的身体解放与审美救赎[J]. 刘举.  北方论丛. 2011(04)
[2]符号消费背景下的审美转向[J]. 王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齐格蒙特·鲍曼伦理学方法的得与失——以其《后现代伦理学》和《论后现代道德》为例[J].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 2010(04)
[4]康德的实践理性与道德原则[J]. 苑秀芹.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3)
[5]困境与张力:鲍曼后现代语境下的道德之维[J]. 和思鹏.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6]鲍曼论“后现代伦理危机”及“后现代伦理学”[J]. 张成岗.  哲学动态. 2005(02)
[7]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生命本体论[J]. 刘士林.  孔子研究. 2002(05)
[8]纯粹欲望批判[J]. 刘士林.  民族艺术. 2000(02)

硕士论文
[1]后现代视野下的伦理与道德[D]. 高明明.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50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50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