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路向

发布时间:2021-01-04 08:16
  价值观是在人们的利益、需求的推动下,经过长期的价值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观念活动的积淀,从而形成的对价值信念、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规范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价值观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来说,既是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精神、风气的内在灵魂。价值观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追求什么意义,开创什么样的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实践具有根本性的导向意义。任何国家的主导价值观建设必须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价值导向必须与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匹配。当前我国的价值观建设问题已经相当突出,价值观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进而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带来不利影响。已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和社会健康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体系中,存在着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而作为主导社会观念社会主义价值观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和指导,吸收和借鉴学术界在价值观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我国价值观建设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与社...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基本状况
二、社会主导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 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三、推进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 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丰富养料
    (三) 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四) 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形成完善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
四、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 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
    (二) 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把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性与个人价值需要的多元性结合起来
    (三) 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原则,树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价值观
    (四) 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五) 立足民族文化传统,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民族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继承、弘扬传统美德 确立社会理想价值观的基本框架——传统美德与社会理想价值观的建构之一[J]. 白昕,张耀斌.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4)
[2]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建设[J]. 杜希彩.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1)
[3]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人文精神(笔谈) 全球化条件下的价值观念冲突与文化安全问题[J]. 马俊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06)
[4]试论传统价值观的现代化[J]. 单连春,罗亚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5]从不同价值领域看中国传统价值观[J]. 汪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6]构筑21世纪中华民族的价值观[J]. 李铁映.  哲学研究. 2002(05)
[7]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J]. 陈章龙.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本文编号:2956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56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