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善恶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08:07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我国正处于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时期下,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的趋势。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汇并不断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激荡,进而影响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现代社会背景与生活环境引起了人们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已经是确切的事实。如何树立正确的善恶价值观、荣辱观,丰富国人道德价值观,成为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袁了凡是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明代影响深远的劝善思想家,他有着丰富独特的人生经历。本文通过对梳理袁了凡文章中蕴含的善恶思想,分析探讨袁了凡善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袁了凡个人经历等方面分析袁了凡善恶观的起源、形成及发展。然后通过文献研究法、辩证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梳理总结了袁了凡善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即善恶之源、善恶之辨、去恶之法及积善之方的主要内容,以及“兼济佛教,三教合一”、“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三大特征。通过上述研究,阐述袁了凡善恶观的历史价值,挖掘其善恶观中的现实意义。以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袁了凡的善恶思想、辩证地继承和发扬袁了凡的善恶思想,改善社会风气、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尝试为...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不足
三、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袁了凡善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袁了凡善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袁了凡善恶观产生的理论渊源
(一)家学思想传统
(二)三教合一思想
第二章 袁了凡善恶观的主要内容
一、善恶之辨
二、去恶之法
三、积善之方
第三章 袁了凡善恶观的基本特点
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兼济佛道,三教合一
(一)以儒为本,内圣外王
(二)道法自然,积善承负
(三)忏悔业障,舍贪得善
三、内外兼修,知行合一
第四章 袁了凡善恶观的评价
一、袁了凡善恶观的历史价值
(一)袁了凡善恶观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袁了凡善恶观对明末清初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袁了凡善恶观的现实价值
(一)有助于人们树立积极人生观
(二)有利于人们正确辨别是非善恶
(三)有助于人们提高道德修养
三、袁了凡善恶观的不足
(一)关于认识善恶理论的局限性
(二)关于认识善恶的神秘主义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袁黄及其研究的当代价值[J]. 南炳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论袁黄的家训教化与功过格修养法[J]. 陈延斌. 武陵学刊. 2016(05)
[3]“2016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会议综述[J]. 王玉超,张献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05)
[4]关于袁了凡善书的文献学考察——以《省身录》《立命篇》《阴骘录》为中心[J]. 吴震. 中国哲学史. 2016(03)
[5]论袁黄的劝善思想[J]. 陈时龙. 道德与文明. 2016(04)
[6]《了凡四训》伦理思想发凡[J]. 汪学群. 道德与文明. 2016(04)
[7]慈风善脉:明末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传承与发展[J]. 王卫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8]论《了凡四训》的“立命”观及其现实意义[J]. 姚蓓,桑明旭.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9]《了凡四训》中的“善”与“过”[J]. 张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1)
[10]浅谈《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伦理思想[J]. 刘坤.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7)
硕士论文
[1]《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D]. 孙占同.河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60226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不足
三、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袁了凡善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袁了凡善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袁了凡善恶观产生的理论渊源
(一)家学思想传统
(二)三教合一思想
第二章 袁了凡善恶观的主要内容
一、善恶之辨
二、去恶之法
三、积善之方
第三章 袁了凡善恶观的基本特点
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兼济佛道,三教合一
(一)以儒为本,内圣外王
(二)道法自然,积善承负
(三)忏悔业障,舍贪得善
三、内外兼修,知行合一
第四章 袁了凡善恶观的评价
一、袁了凡善恶观的历史价值
(一)袁了凡善恶观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袁了凡善恶观对明末清初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袁了凡善恶观的现实价值
(一)有助于人们树立积极人生观
(二)有利于人们正确辨别是非善恶
(三)有助于人们提高道德修养
三、袁了凡善恶观的不足
(一)关于认识善恶理论的局限性
(二)关于认识善恶的神秘主义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袁黄及其研究的当代价值[J]. 南炳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论袁黄的家训教化与功过格修养法[J]. 陈延斌. 武陵学刊. 2016(05)
[3]“2016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会议综述[J]. 王玉超,张献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05)
[4]关于袁了凡善书的文献学考察——以《省身录》《立命篇》《阴骘录》为中心[J]. 吴震. 中国哲学史. 2016(03)
[5]论袁黄的劝善思想[J]. 陈时龙. 道德与文明. 2016(04)
[6]《了凡四训》伦理思想发凡[J]. 汪学群. 道德与文明. 2016(04)
[7]慈风善脉:明末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传承与发展[J]. 王卫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8]论《了凡四训》的“立命”观及其现实意义[J]. 姚蓓,桑明旭.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9]《了凡四训》中的“善”与“过”[J]. 张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1)
[10]浅谈《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伦理思想[J]. 刘坤.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7)
硕士论文
[1]《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D]. 孙占同.河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60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6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