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商鞅社会理想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21-01-07 23:25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正值破旧立新之际,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日趋凸显,如“私”对“公”的挑战、“崇利”价值取向的催生以及世卿世禄制的瓦解等。商鞅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在对儒、道、墨等各家社会理想的剖析和反思上,立足自然人性论与变易历史观,构建了自身的社会理想。商鞅社会理想涵盖三个方面,即在价值标准上,认为“法”应取代道德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及社会风俗;在价值导向上,力主国家主义道德,以“法”为支撑,赋予儒家一部分道德范畴新内涵;在价值原则上,给予富国强兵最高的地位,倡导崇力尚功,强调“法”与事功精神的统一。不可否认,商鞅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消极因素(“法”与自然经济的难以整合、事功精神的内生性缺陷),这与秦帝国的早亡难脱干系。客观地说,这一新的社会理想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倔强地推动着儒法合流的进程;又因突出“法”的公平精神对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应当说,商鞅的社会理想与人类追求的长远目标不谋而合,但它始终隐匿于历史幕后,追究根本则在于商鞅没能处理好道德与法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商鞅及其社会理想略述
    一、商鞅其人其事及历史评价
    二、社会理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社会理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商鞅社会理想的道德意蕴
    一、法:社会的价值标准
    二、国家主义道德:社会的价值导向
    三、崇功尚力:社会的价值原则
第三章 商鞅社会理想评析
    一、“法”与事功精神的缺陷
    二、推动儒法合流进程的因子
    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家伦理思想的独特内涵[J]. 于树贵.  哲学研究. 2009(11)
[2]春秋战国时期用人制度变革中的政治去伦理化[J]. 赵炜.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3]商鞅“德明教行”的道德教化思想论[J]. 许建良.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4]伦理政治困境中的春秋战国之变[J]. 赵炜.  广西社会科学. 2008(03)
[5]商鞅矛盾的道德思想及其社会价值观[J]. 吴毅.  人文杂志. 2007(05)
[6]评《商君书》的“自治”观[J]. 夏增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7]儒法合流的根本原因分析[J]. 兰建军.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02)
[8]法治社会的建构——论商鞅的社会理想[J]. 隋淑芬.  贵州社会科学. 2005(06)
[9]儒法思想的内在相通及其历史融合[J]. 刘绍云.  理论学刊. 2004(12)
[10]法家重法和法治但不排斥德和德治的一些论证[J]. 夏伟东.  齐鲁学刊. 2004(05)



本文编号:2963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63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