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玛莎·纳斯鲍姆论同情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10 18:17
  伦理学家玛莎·纳斯鲍姆认为同情是社会的基础情感,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人类同情的产生需经过三种考量,即同情对象的困境是否巨大,同情对象是否有过错,是否与人的幸福有关。正因为同情的三种考量,同情者扩大了关注圈,把他者纳进繁荣计划,跨越了狭隘的自我,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而要实现这一跨越,还需要同情教育。因为经过教育的同情能超越尊严的狭隘,也能超越自发同情的弱点。同情教育的实现要从小抓起,应重视人文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培养和人际传播的影响,避免恶心等不良情感的破坏。 

【文章来源】:教育学报. 2019,1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同情作为跨越狭隘自我的媒介
二、同情教育的两种超越
    (一) 教育培育的同情对尊严的超越
    (二) 以教育的同情超越自发的同情
三、同情教育的实现
    (一) 同情教育应从小抓起
    (二) 同情教育应重视人文教育培养的想象力
    (三) 同情教育应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培育的尊重差异能力
    (四) 同情教育应重视人际传播的影响
    (五) 同情教育应注意避免恶心等不良情感的影响



本文编号:2969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69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