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15 15:13
  《袁氏世范》被誉为中国“家训之亚”,是继《颜氏家训》后中国家训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本书分睦亲、处己、治家三卷,内容包含孩子幼时知礼、少年求学修身、青年成家立业、成年治家睦邻、诉讼守法和公益行善等方面。本文对《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交代研究《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原因。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系统的梳理,期冀对其理论研究有所丰实。第三部分是文献综述。本文对国外和国内研究《袁氏世范》的文献分析后发现,关于本书的研究集中在伦理思想与家庭教育方面,较少涉及家庭德育。选择《袁氏世范》的家庭德育内容进行研究,对于丰富现有家庭德育理论研究将会起到推动作用。第四部分是概念界定。主要对《袁氏世范》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家庭德育的内涵及四个阶段进行解释。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选取人一生幼年、少年、青年和成年四个阶段,对《袁氏世范》中的家庭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呈现。《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主要内容为:幼年要及早施教,教育子女谨守“孝悌”,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少年应该立志高远,在外求学要择善而从。与朋友发生摩擦时,应求同存异,多自我反...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缘起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文献综述
4 概念界定
    4.1 袁采其人
    4.2 《袁氏世范》
    4.3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的内涵及其四个阶段
5 《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的表现
    5.1 幼年懵懂之时,重视道德习惯的养成
        5.1.1 教子在幼,及早施教
        5.1.2 孝悌和顺,顺适笃诚
        5.1.3 父母爱子,均一适当
        5.1.4 关防不肖,防微杜渐
    5.2 少年求学之时,重视修身和择善而交
        5.2.1 不可废学,须使有业
        5.2.2 谨慎交游,择贤而处
        5.2.3 有过必改,贵多反省
        5.2.4 宽和待人,求同存异
    5.3 青年成家之时,重视嫁娶与夫妇和顺
        5.3.1 幼不议婚,不信媒灼
        5.3.2 男主外务,女预内务
        5.3.3 过继子孙,犹要慎重
    5.4 成人居家之时,重视人际事务处理
        5.4.1 兄弟相处,贵能友爱
        5.4.2 谨防婢妾,明智选用
        5.4.3 邻里贵和,管好子禽
        5.4.4 宜置田产,守法纳税
        5.4.5 诚信营运,热心公益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家训看宋士大夫对子女的家庭教育[J]. 许美芳,王炜民.  船山学刊. 2010(02)
[2]传统家训中的伦理道德教育理念及其当下价值探析[J]. 施敏锋.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3)
[3]中国古代家训教育[J]. 蒋海渔.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10)
[4]浅谈宋代家训的治家思想[J]. 余祖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
[5]浅析宋代家训的和谐因子[J]. 宋冬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 段亚玲.  职业技术. 2007(24)
[7]论传统家训伦理教育的实践理念与当下价值[J]. 戴素芳.  学术界. 2007(02)
[8]《袁氏世范》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J]. 赵忠祥,方海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1)
[9]古代家训中的家庭德育思想初探[J]. 段文阁.  齐鲁学刊. 2003(04)
[10]传统家训德教理念结构及现实意义[J]. 雷立成.  船山学刊. 2001(04)

硕士论文
[1]论《司马温公家范》[D]. 冯志珣.陕西师范大学 2008
[2]论宋朝家训及其教化特色[D]. 陈黎明.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论宋朝家训[D]. 杨华.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9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79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