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1-01-16 04:38
传统孝道是中国伦理史上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处于诸道之首、百善之先和教化之始的根本地位,是传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统领性的意识。中国特有的农业经济、宗法制度和宗教信仰构成孝文化产生的文化元素。孝由最初的孝观念发展成国家统治意识的传统孝道,经历了由祭祀祖先的宗教伦理到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的演变过程,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传统孝道渗透于传统社会各个领域,它在维系家庭关系、稳定社会、传承文化以及提升爱国情怀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辩证的、具体的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孝道文化发扬光大。研究孝道对于全面深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本质,对于正确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孝道进行了系统的文化解读其中包含孝的词源说、起源和形成。重点阐述了儒家的孝道各个阶段的主要思想。第二部分对传统孝道的内容、社会影响做以概述并对其本质进行归纳。第三部分则对传统孝道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哲学反思,从而论证了传统孝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今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海外学者的研究简况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的意义及实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统孝道及文化解读
一、孝之词源考察、起源、儒家孝道理论
(一) 孝之词源考察
二、孝之起源
(一) 母系氏族社会中孝道的孕育产生
(二) 传统的农业社会是孝产生的物质基础
(三) 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是孝道得以存在的社会环境
三、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孝道理论
(一) 儒家孝道理论创始人—孔子
(二) 儒家孝道理论的集大成者—曾子
(三) 儒家孝道理论的继承发展者—孟子、荀子
(四) 儒家孝道的理论瑰宝—孝经
第二章 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特征及社会影响
一、传统孝道的本质及主要内容
(一) 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爱
(二) 善事父母
(三) 传宗接代
(四) 光耀门楣
(五) 移孝作忠
二、传统孝道的特征
(一) 教化性
(二) 实践性
(三) 依附性
(四) 政治性
三、传统孝道的社会影响
(一) 传统孝道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二) 传统孝道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三) 传统孝道对中国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 传统孝道的哲学反思及当代价值
一、传统孝道的哲学反思
(一) 传统孝道的积极价值
(二) 传统孝道的消极影响
二、传统孝道当代转型
(一) 更加体现人格平等
(二) 更加提倡义务并行
(三) 更加富有人性化
三、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
(一) 孝与家庭和睦
(二) 孝与珍视生命
(三) 孝与民族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伦理——《孝经》在儒家孝道思想史上的意义[J]. 段江丽. 中国文化研究. 2010(03)
[2]婚姻家庭制度的法理学基础[J]. 吕芳. 社会科学家. 2010(08)
[3]婚姻家庭道德的实证研究何以可能[J]. 龚长宇. 道德与文明. 2010(02)
[4]浅析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 于晓梅. 科技资讯. 2010(06)
[5]60年来我国婚恋观的变迁[J]. 陕劲松. 理论探索. 2010(01)
[6]论儒家孝文化与现代国有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J]. 刘晋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7]美满婚姻的理想模型[J]. 王宇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婚姻家庭建设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J]. 李晓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9]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对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启示[J]. 王博. 中外企业文化. 2009(01)
[10]传承孝文化,建立和谐家庭与社会[J]. 马莉. 兰州学刊. 2008(01)
本文编号:298016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海外学者的研究简况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的意义及实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传统孝道及文化解读
一、孝之词源考察、起源、儒家孝道理论
(一) 孝之词源考察
二、孝之起源
(一) 母系氏族社会中孝道的孕育产生
(二) 传统的农业社会是孝产生的物质基础
(三) 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是孝道得以存在的社会环境
三、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孝道理论
(一) 儒家孝道理论创始人—孔子
(二) 儒家孝道理论的集大成者—曾子
(三) 儒家孝道理论的继承发展者—孟子、荀子
(四) 儒家孝道的理论瑰宝—孝经
第二章 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特征及社会影响
一、传统孝道的本质及主要内容
(一) 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爱
(二) 善事父母
(三) 传宗接代
(四) 光耀门楣
(五) 移孝作忠
二、传统孝道的特征
(一) 教化性
(二) 实践性
(三) 依附性
(四) 政治性
三、传统孝道的社会影响
(一) 传统孝道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二) 传统孝道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三) 传统孝道对中国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 传统孝道的哲学反思及当代价值
一、传统孝道的哲学反思
(一) 传统孝道的积极价值
(二) 传统孝道的消极影响
二、传统孝道当代转型
(一) 更加体现人格平等
(二) 更加提倡义务并行
(三) 更加富有人性化
三、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
(一) 孝与家庭和睦
(二) 孝与珍视生命
(三) 孝与民族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伦理——《孝经》在儒家孝道思想史上的意义[J]. 段江丽. 中国文化研究. 2010(03)
[2]婚姻家庭制度的法理学基础[J]. 吕芳. 社会科学家. 2010(08)
[3]婚姻家庭道德的实证研究何以可能[J]. 龚长宇. 道德与文明. 2010(02)
[4]浅析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 于晓梅. 科技资讯. 2010(06)
[5]60年来我国婚恋观的变迁[J]. 陕劲松. 理论探索. 2010(01)
[6]论儒家孝文化与现代国有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J]. 刘晋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7]美满婚姻的理想模型[J]. 王宇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婚姻家庭建设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J]. 李晓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9]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对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启示[J]. 王博. 中外企业文化. 2009(01)
[10]传承孝文化,建立和谐家庭与社会[J]. 马莉. 兰州学刊. 2008(01)
本文编号:2980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8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