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15:49
本文以《自私的德性》一书为蓝本,通过对著作文本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从而对安·兰德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和评析。安·兰德作为“合理利己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在美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该著作是安·兰德晚期的作品,也是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伦理思想带有“极端性”的特点,强调“自私是一种德性”,这种说法的提出,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于安·兰德伦理思想的研究,首先应了解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安·兰德的成长经历对她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名俄裔犹太人,在俄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为其思想的“极端性”埋下伏笔;她的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则主要由亚里士多德、尼采以及美国的个人主义构成。《自私的德性》作为安·兰德的代表作,其文本内容是本文研究与分析的重点。该书在对自私做出陈述时,将“自私”定义为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这与传统哲学对“自私”的定义有所区别,笔者从“自私的构成与产生的原因”“自私的界定”以及“自私的本质”三方面内容对文本进行论证分析;在“理性”这一部分,安·兰德将其理解为“是人唯一的存在方式”,因此,笔者系统的研究了其“理性”的具体内容,即所包含的六种美德;在对“生命”的解读当中,安·兰...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成书背景及思想渊源
(一)《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的成书背景
(二)《自私的德性》的思想渊源
二、《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自私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二)理性是人唯一的存在方式
(三)生命:安·兰德伦理思想的起点与归宿
三、《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评析
(一)安·兰德伦理思想的贡献与不足
(二)安·兰德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道德构建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己主义”与“商人英雄”——论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J]. 王一平.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8(01)
[2]“自私”的德性与利他主义伦理[J]. 程立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安·兰德伦理思想研究述评[J]. 孙旭.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论罗斯对正当与善的区分[J]. 刘永春. 学术交流. 2016(12)
[5]反思“人性自利”[J]. 韩东屏. 伦理学研究. 2016(06)
[6]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实践转向[J]. 张彭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7]安·兰德的伦理学和德性论——读《自私的德性》[J]. 张曙光. 学术界. 2016(09)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化实践方式初探[J]. 魏书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2)
[9]安·兰德理性利己主义理论的合理性成分与矛盾冲突解析[J]. 汪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辨析[J]. 祁飞,张海南. 长沙大学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理性·自我·利己—安·兰德伦理思想研究[D]. 孙旭.湖南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论道德基础的两种利他主义进路[D]. 王桑园.吉林大学 2015
[2]安·兰德个体主义思想研究[D]. 韩晓琳.中共中央党校 2014
[3]传统“孝”概念及其实践[D]. 高筠.安徽大学 2014
[4]安·兰德客观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 曹琳琳.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自利与利他视域下善的层次[D]. 邓敏.吉首大学 2012
[6]安·兰德思想热及其伦理思想研究[D]. 宋杨.太原理工大学 2012
[7]群体选择中的利己与利他问题初探[D]. 曹琪.西南大学 2011
[8]利己与利他的人学思考[D]. 徐秋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9]安·兰德思想研究[D]. 周礼.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0]极端利己主义病症的道德治疗[D]. 邬移生.中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87273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成书背景及思想渊源
(一)《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的成书背景
(二)《自私的德性》的思想渊源
二、《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自私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二)理性是人唯一的存在方式
(三)生命:安·兰德伦理思想的起点与归宿
三、《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评析
(一)安·兰德伦理思想的贡献与不足
(二)安·兰德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道德构建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己主义”与“商人英雄”——论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J]. 王一平.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8(01)
[2]“自私”的德性与利他主义伦理[J]. 程立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安·兰德伦理思想研究述评[J]. 孙旭.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4]论罗斯对正当与善的区分[J]. 刘永春. 学术交流. 2016(12)
[5]反思“人性自利”[J]. 韩东屏. 伦理学研究. 2016(06)
[6]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实践转向[J]. 张彭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7]安·兰德的伦理学和德性论——读《自私的德性》[J]. 张曙光. 学术界. 2016(09)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化实践方式初探[J]. 魏书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2)
[9]安·兰德理性利己主义理论的合理性成分与矛盾冲突解析[J]. 汪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辨析[J]. 祁飞,张海南. 长沙大学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理性·自我·利己—安·兰德伦理思想研究[D]. 孙旭.湖南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论道德基础的两种利他主义进路[D]. 王桑园.吉林大学 2015
[2]安·兰德个体主义思想研究[D]. 韩晓琳.中共中央党校 2014
[3]传统“孝”概念及其实践[D]. 高筠.安徽大学 2014
[4]安·兰德客观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 曹琳琳.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自利与利他视域下善的层次[D]. 邓敏.吉首大学 2012
[6]安·兰德思想热及其伦理思想研究[D]. 宋杨.太原理工大学 2012
[7]群体选择中的利己与利他问题初探[D]. 曹琪.西南大学 2011
[8]利己与利他的人学思考[D]. 徐秋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9]安·兰德思想研究[D]. 周礼.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0]极端利己主义病症的道德治疗[D]. 邬移生.中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87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8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