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个人幸福的生态伦理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20:18

  本文关键词:个人幸福的生态伦理基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幸福是人人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幸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支撑,这一支撑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了日益加剧的环境危机,生活于环境危机中的人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给其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愈发体验到幸福的稀缺性。正是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和个人幸福变得稀缺的语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个人幸福必须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的事实;也正是在这种语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行列之中,并致力于通过培育、弘扬生态伦理道德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获得个人幸福。基于当前的生态困境与幸福缺失的尴尬现状,党中央提出了美丽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美丽中国梦具有个人幸福维度和深厚的生态伦理意蕴。
【关键词】:个人幸福 生态伦理基础 美丽中国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12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7-10
  • 二、主要观点及写作思路10
  • 三、主要研究方法10-11
  • 四、论文研究意义11-12
  • 第一章 个人幸福与生态伦理的关联12-23
  • 第一节 生态伦理思想与个人幸福12-16
  • 一、何为生态伦理思想12-13
  • 二、生态伦理思想的流变13-15
  • 三、生态伦理思想对个人幸福问题的关注15-16
  • 第二节 生态伦理意识与个人幸福16-19
  • 一、何为生态伦理意识16-17
  • 二、生态伦理意识的演变17-18
  • 三、生态伦理意识对个人幸福问题的聚焦18-19
  • 第三节 生态伦理实践与个人幸福19-23
  • 一、何为生态伦理实践19-20
  • 二、生态伦理实践的推进20-21
  • 三、生态伦理实践对个人幸福问题的解决21-23
  • 第二章 个人幸福与环保运动的伦理价值目标23-32
  •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权利与个人的幸福诉求23-26
  • 一、人类权利中的环境权利23-24
  • 二、人类环境权利意识的觉醒24-25
  • 三、保障人类环境权利对个人幸福的提升作用25-26
  • 第二节 人类的整体利益与个人的幸福诉求26-29
  • 一、人类整体利益的概念分析26-27
  • 二、人类整体利益的追求27-28
  • 三、捍卫人类整体利益对个人幸福的增进作用28-29
  •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个人的幸福诉求29-32
  • 一、何谓人与自然的和谐29-30
  • 二、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历史回顾30-31
  • 三、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个人幸福的保障作用31-32
  • 第三章 个人幸福的环境正义维度32-45
  •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配与个人幸福32-35
  • 一、自然资源:个人幸福的物质基础32-33
  • 二、公地悲剧与个人生活悲剧33-34
  • 三、资源的公正分配与个人幸福34-35
  • 第二节 代内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35-40
  • 一、区域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35-37
  • 二、族群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37-38
  • 三、国际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38-40
  • 第三节 代际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40-45
  • 一、人类的安全意识与个人幸福41-42
  • 二、人类的未来意识与个人幸福42-43
  • 三、人类的责任意识与个人幸福43-45
  • 第四章 美丽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追求45-56
  • 第一节 我国的环境问题与美丽中国梦的提出45-51
  • 一、我国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45-47
  • 二、国人的环保努力与生态困境47-49
  • 三、党中央的美丽中国梦构想49-51
  • 第二节 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内在一致51-53
  • 一、个人幸福的“自然美”维度51-52
  • 二、个人幸福的“生态美”维度52
  • 三、个人幸福的“人文美”维度52-53
  • 第三节 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与个人幸福53-56
  • 一、以社会制度建设促进个人幸福53-54
  •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个人幸福54-55
  • 三、以生态道德建设增进个人幸福55-56
  • 结束语56-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平;生态伦理的意识形态和伦理传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田海平;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洪波;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4 彭锦屏;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5 丁祖荣;朱棣;;论生态伦理与环境消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6 刘小勤;当代中国生态伦理思潮理论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吴妍,赵哲远;论生态伦理及其价值取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吴细玲;对三明市企业生态伦理的思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熊小青;生态伦理何以可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生;罗艳梅;;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众生态伦理教育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泽;;把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3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6 卢武强;;生态伦理与小康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睿璞;卢新海;喻燕;韩t,

本文编号:299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9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