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胡氏满族“和合”观的伦理意蕴 ——以“合”、“鹤”之争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2-12 04:15
本论文首次以满族库雅拉胡氏的“和合”观为研究重点,试通过回顾发生于2006年中秋节前后,因义利问题引起的“合(香楼)”、“鹤(香楼)”名称之争事件,探讨满族胡氏家族在解决“合(香楼)”、“鹤(香楼)”名称之争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和合”观,旨在为我们探究积极处理当今义利问题的新思路。基于伦理学的视角,本文分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系统地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当今背景意义,诠释了论文选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阐述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运用的研究方法,点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亮点。第一部分作者通过详细阐述“合(香楼)”成立的历史渊源,分析了“鹤(香楼)”产生的时代背景,梳理了“合(香楼)”、“鹤(香楼)”名称之争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进而发现胡氏家族在处理“合(香楼)”、“鹤(香楼)”名称之争事件中,胡氏家族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和合”处事原则。第二部分,通过伦理溯源,作者探析得到“忠”、“义”、“孝”乃是奠定百年胡氏“和合”观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指出“合(香楼)”为商百年所继承和发展着的“和合”观对胡氏后裔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胡氏家族用传承和发展着的“和合...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2.理论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和合”思想的研究现状
2.“和合”思想处理义利问题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胡氏家族与“合(香楼)”、“鹤(香楼)”之争
(一)“合(香楼)”的缘起
1.奉义为上
2.齐心合力
(二)“鹤(香楼)”的事件
(三)“合(香楼)”、“鹤(香楼)”之争的落幕
1.太后题字为“合(香楼)”的正名
2.合(香楼)以“和”为贵平息事件
二、胡氏家族“和合”观的伦理溯源
(一)忠:随舒兴额入滇
1.尽忠职守
2.参拜武侯
(二)义:携母万里寻亲
1.万里寻夫
2.建堂立祖
(三)孝:孝子美名传巷
1.乱世患病
2.照顾姚氏
(四)忠、义、孝伦理之源奠定百年胡氏“和合”观
三、以“和合”观处理“合(香楼)”、“鹤(香楼)”之争的当今启示
(一)和处
(二)和达
(三)和生
(四)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主题与道德[J]. 李玉林. 道德与文明. 2018(01)
[2]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争及其影响[J]. 方熹,江畅. 哲学动态. 2017(03)
[3]析穆儒丐《琵琶记》的“忠”“孝”“义”“理”[J]. 陈想,王晓恒.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4]传统家训价值的传承与现代转化——以《钱氏家训》为主要分析对象[J]. 肖群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03)
[5]百善孝为先[J]. 汪永丽. 理论与当代. 2015(08)
[6]中国传统忠德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 张锡勤,桑东辉. 伦理学研究. 2015(01)
[7]“孝”的历史命运及其原始意蕴[J]. 焦国成,赵艳霞. 齐鲁学刊. 2012(01)
[8]民族志:民族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J]. 蒋颖荣. 哲学研究. 2011(09)
[9]族际伦理:民族关系研究的伦理学视野[J]. 蒋颖荣. 思想战线. 2010(03)
[10]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J]. 肖群忠.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3)
博士论文
[1]论中国传统忠德的历史演变[D]. 桑东辉.黑龙江大学 2015
[2]和合视域下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 柳翔浩.西南大学 2013
[3]和合发展:中国对非洲援助研究[D]. 王玉红.吉林大学 2012
[4]传统和合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D]. 陈忠宁.中共中央党校 2008
[5]论上海边缘社区的和合发展[D]. 王玲慧.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研究[D]. 杜茹.西北大学 2016
[2]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危害及对策[D]. 王凯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习式外交的正确义利观思想探析[D]. 高仁斌.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研究[D]. 李琴.辽宁工业大学 2016
[5]先秦儒家“忠”思想初探[D]. 修晓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6]正确义利观新外交思想与中国外交新实践[D]. 李海成.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7]“和合”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刘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墨子义利观研究[D]. 徐照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2
[9]从《三刻拍案惊奇》看明代民间的法观念[D]. 万爱玲.南昌大学 2012
[10]“二拍”中的家庭伦理观研究[D]. 向秋艳.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30244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2.理论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和合”思想的研究现状
2.“和合”思想处理义利问题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胡氏家族与“合(香楼)”、“鹤(香楼)”之争
(一)“合(香楼)”的缘起
1.奉义为上
2.齐心合力
(二)“鹤(香楼)”的事件
(三)“合(香楼)”、“鹤(香楼)”之争的落幕
1.太后题字为“合(香楼)”的正名
2.合(香楼)以“和”为贵平息事件
二、胡氏家族“和合”观的伦理溯源
(一)忠:随舒兴额入滇
1.尽忠职守
2.参拜武侯
(二)义:携母万里寻亲
1.万里寻夫
2.建堂立祖
(三)孝:孝子美名传巷
1.乱世患病
2.照顾姚氏
(四)忠、义、孝伦理之源奠定百年胡氏“和合”观
三、以“和合”观处理“合(香楼)”、“鹤(香楼)”之争的当今启示
(一)和处
(二)和达
(三)和生
(四)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主题与道德[J]. 李玉林. 道德与文明. 2018(01)
[2]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争及其影响[J]. 方熹,江畅. 哲学动态. 2017(03)
[3]析穆儒丐《琵琶记》的“忠”“孝”“义”“理”[J]. 陈想,王晓恒.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4]传统家训价值的传承与现代转化——以《钱氏家训》为主要分析对象[J]. 肖群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03)
[5]百善孝为先[J]. 汪永丽. 理论与当代. 2015(08)
[6]中国传统忠德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 张锡勤,桑东辉. 伦理学研究. 2015(01)
[7]“孝”的历史命运及其原始意蕴[J]. 焦国成,赵艳霞. 齐鲁学刊. 2012(01)
[8]民族志:民族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J]. 蒋颖荣. 哲学研究. 2011(09)
[9]族际伦理:民族关系研究的伦理学视野[J]. 蒋颖荣. 思想战线. 2010(03)
[10]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J]. 肖群忠.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3)
博士论文
[1]论中国传统忠德的历史演变[D]. 桑东辉.黑龙江大学 2015
[2]和合视域下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 柳翔浩.西南大学 2013
[3]和合发展:中国对非洲援助研究[D]. 王玉红.吉林大学 2012
[4]传统和合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D]. 陈忠宁.中共中央党校 2008
[5]论上海边缘社区的和合发展[D]. 王玲慧.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研究[D]. 杜茹.西北大学 2016
[2]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危害及对策[D]. 王凯丽.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习式外交的正确义利观思想探析[D]. 高仁斌.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研究[D]. 李琴.辽宁工业大学 2016
[5]先秦儒家“忠”思想初探[D]. 修晓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6]正确义利观新外交思想与中国外交新实践[D]. 李海成.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7]“和合”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刘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墨子义利观研究[D]. 徐照伟.山东师范大学 2012
[9]从《三刻拍案惊奇》看明代民间的法观念[D]. 万爱玲.南昌大学 2012
[10]“二拍”中的家庭伦理观研究[D]. 向秋艳.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3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3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