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通往伦理乌托邦的“景观社会”批判

发布时间:2021-02-28 11:10
  德波通过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媒与商品消费现象,将已蔓延至日常生活全体的异化界定为在商品图像的符号诱导下不断消费的表象性生活,即"景观"。景观是商品实施统治的重要意识形态工具,其背后掩藏的是图像符号操控下物与物的关系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取代以及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化,把人拖入消费主义的深渊。德波针对景观异化提出了别具创意的"构境"革命方法,但其理论已经偏离了经济批判的历史唯物道路,只是求得异化环境下自我意识的幸存,最终的革命前途只能沦为通往伦理乌托邦的理想愿景。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2020,20(0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商品社会到景观社会
二、商品图像堆积的文化霸权
三、符号操控下的社会关系物化
四、走向伦理乌托邦的“构境”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宗教无神论到希望哲学——恩斯特·布洛赫研究[J]. 金寿铁.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4)
[2]布洛赫“黑暗瞬间”形而上思想初探[J]. 周惠杰.  学术交流. 2016(10)
[3]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4]景观意识形态及其颠覆——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 张一兵.  学海. 2005(05)



本文编号:3055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55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