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精神动力及其育人功能

发布时间:2021-02-28 19:22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进入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在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得到双重提高的同时,也隐藏着深层的精神衰退的危机。过分趋向于外物的追求挤占了自我心灵的空间,人们开始出现了自我关注意识和自我构建力量的二维衰退。人类社会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精神虚弱的症状,个体精神的焦虑、空虚、压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社会的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犯罪、自杀等不良现象的滋生,足以表明现代人正面临一场不容忽视的精神危机。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处理心理和精神生存为主的时代,如何为人的精神注入力量,成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即精神动力的研究课题。在问题提出之后,本文接着对精神动力问题作了一个历史综述,包括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当代的研究现状,理论前沿及热点难点问题等。接下来本文从精神动力的界定、价值论、方法论三个方面对精神动力问题进行了探索。界定部分首先阐述了精神动力的内涵及本质,勾勒出什么是精神动力的基本雏形。然后在结构上对精神动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精神动力的构成要素即主要内容上把精神动力划分为信仰力、情感力、意志力;从精神动力的形态即功能上把精神动力划分为构建性的力量...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精神动力的界定
    2.1 精神动力的内涵及本质
    2.2 精神动力的结构
        2.2.1 精神动力的要素结构
        2.2.2 精神动力的形态结构
    2.3 精神动力的运行机制
        2.3.1 精神动力的发生机制
        2.3.2 精神动力的调节机制
第3章 精神动力的育人功能
    3.1 满足精神需要
    3.2 激活内在动力
    3.3 塑造完美品格
    3.4 开发人的潜能
    3.5 培养创新精神
    3.6 提升综合素质
第4章 精神动力的开发
    4.1 精神动力开发的内涵和意义
    4.2 精神动力开发的载体
        4.2.1 教育
        4.2.2 实践
        4.2.3 生活
    4.3 精神动力开发的方法
        4.3.1 鼓励法
        4.3.2 体验法
        4.3.3 榜样法
        4.3.4 内省法
        4.3.5 激将法
        4.3.6 奖惩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J]. 李永胜.  理论探索. 2007(01)
[2]文明和谐与社会和谐[J]. 王忠武.  理论探讨. 2006(04)
[3]德育模式论[J]. 程建平.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05)
[4]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朱维霞.  唯实. 2005(04)
[5]精神激励与德育目标建构[J]. 申来津,房海静.  思想·理论·教育. 2005(07)
[6]论精神生产力[J]. 段若非.  当代思潮. 2004(01)
[7]精神:一种动力解释[J]. 申来津,张燕.  理论界. 2004(01)
[8]论需要、理性和信仰[J]. 何建华.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05)
[9]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文失落”[J]. 袁贵礼,李卫中.  社会科学论坛. 2002(07)
[10]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J]. 申来津.  理论月刊. 2002(02)



本文编号:3056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56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