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一些道德问题随之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淡漠,职业道德缺失,家庭美德欠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建构,理论界一般注重从他律切入问题,即强调经济、法律的改善,以此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状况,这很有必要,但本文重点不是从他律着手来分析问题,而是从主体自律角度来分析,即培养人们的主体性道德。主体性道德即是在承认道德的他律性的基础上,强调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以致认同,突出了主体的作用。从主体性角度分析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文化基因中社会公德的缺失,价值观念紊乱导致人们的道德困惑,对西方个人主义的片面理解,理性的陌生人社会有待形成,真正的个人主体性的缺乏。从主体性角度针对道德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建立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培养自由道德人格,坚持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相统一的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结合。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建构,应着重从自律方面着手,培养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以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更加稳固的道德支撑。通过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更加彰显出人的独立、理性以及尊严。更加重要的是,以社会转型作为契机,将我国之前的依附性道德转变为主体性道德。并认为处于我国目前的阶段,与其相适应的道德只能是主体性的道德。从宏观上看,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建立不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中国人本身的现代化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体性 道德规范 自律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一、研究目的9
- 二、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0-16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4
- 二、国外研究现状14-16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7
- 一、研究内容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17-23
- 第一节 主体性17-19
- 第二节 主体性道德19-22
- 第三节 客体性道德22
- 第四节 主体性道德与客体性道德的对比22-23
-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23-30
- 第一节 道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3-26
- 一、道德调控的渗透性、广泛性以及尊严性24
- 二、道德调控的作用更具本质性24-25
- 三、道德具有资本的价值25-26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负面效应26-29
- 一、经济主体的盲目逐利27
- 二、人的异化27-28
- 三、陌生人社会28-29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正面效应29-30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平等、自由观念的形成29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自主意识、独立人格的形成29-30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时间、效益观念的提高30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问题及根源分析30-42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道德问题31-34
- 一、社会公德淡漠31-32
- 二、职业道德缺失32-33
- 三、家庭美德欠缺33-34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缺失的根源分析34-42
- 一、传统文化基因中社会公德的缺失34-36
- 二、价值观念紊乱导致人们的道德困惑36-38
- 三、对西方个人主义的片面理解38-40
- 四、理性的陌生人社会有待形成40-41
- 五、真正的个人主体性的缺乏41-42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自律的培养42-50
- 第一节 主体性道德人格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构建的意义43-44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主体性道德人格43-44
- 二、主体性道德人格是道德自律的基础44
- 第二节 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途径44-50
- 一、建立主体性道德教育观44-46
- 二、培养自由道德人格46-49
- 三、坚持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相统一的原则49-50
- 四、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结合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赛飞;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J];哲学动态;2001年02期
2 张煦春,杨豪良;试论人的主体性实现的三个基本环节[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林培英;对主体性教育与主体性课程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4 潘柳燕;成长与超越: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探析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袁朝云;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显性标志与人性化管理[J];洛阳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王韶萍;论现代化与主体性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10期
7 仲丽娟;主体性教师——教师教育的应然选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高岸起;论实践的主体性发生与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徐勇志;黄红生;;主体性认识的批判和发展问题——兼谈虚拟主体性的拓展[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徐勇志;黄红生;;论主体性的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日亮;;人的主体性与改革开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吴军;侯佑罡;陈黛莉;;盲校职业高中阶段构建“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初探[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3 周学奉;;创新与“现代人”的契合点是高扬人的主体性[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美琴;;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冶春花;;构建语文主体性发展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边立新;;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同忠;;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伟山;马丽娜: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乐平中学 盛银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N];学知报;2010年
3 张洁 尚钢;构建主体性发展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江苏省宿豫中学 汤春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N];学知报;2010年
5 梁静;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N];青岛日报;2006年
6 北华大学 曹影;关注大学生的品行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康丽 宋鸽;让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理想的发展[N];中国教师报;2013年
8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机关幼儿园金水园 张华;“我的游戏我做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本报编辑部 本报记者 翟晋玉 编辑 刘亚文 整理;立言[N];中国教师报;2014年
10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童年学:童年研究的新可能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飞;试论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发展[D];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黎黎;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现存问题的教学模式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海涛;主体性学习环境的意义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胡萍;大学课堂学生主体性的淡薄与彰显[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庆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5 尹海龙;主体性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田兵;简析主体性[D];吉林大学;2009年
7 欧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陈荔丹;论生物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万君;师范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智慧;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60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