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中国化探索
发布时间:2021-03-04 00:19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建构是一个由普适性理论向民族性理论、由总体性理论向个体性实践、由指导性纲领向群众化意志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可将其分为以下步骤:一是尝试与钻研,即通过已有资料或媒介学习基本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将其内化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者的思想当中,使其在具体的文艺探讨或创作之中发挥指导作用;二是掌握与运用,即将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与当时的国情结合,并在具体的文艺实践中加以运用,针对当时中国特有的问题,实现其在不同空间与具体实践中的"因地因时"的转化;三是发展与创新,即基于文艺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与更深刻的思考,在对传统文艺伦理观批判与改造之中,不断进行否定之否定的深刻反思与理论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发生与毛泽东文艺伦理思想的形成
(一)以“鲁迅方向”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的形成
(二)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纲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的确立
(三)以“赵树理方向”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的实践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主要实践
(一)走出道德混沌,重新定义新旧道德
(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旧道德进行改造
(三)传统道德与抗日民族伦理的融合
三、延安文艺伦理观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意义
(一)延安文艺伦理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延安文艺伦理观实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对接
本文编号:3062211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发生与毛泽东文艺伦理思想的形成
(一)以“鲁迅方向”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的形成
(二)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纲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的确立
(三)以“赵树理方向”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思想的实践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观的主要实践
(一)走出道德混沌,重新定义新旧道德
(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旧道德进行改造
(三)传统道德与抗日民族伦理的融合
三、延安文艺伦理观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的意义
(一)延安文艺伦理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延安文艺伦理观实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对接
本文编号:3062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6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