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去家:家庭在重构社会伦理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1-03-26 07:25
晚清一部分思想激进的读书人批评国家和家庭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主张去国、去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裂变为修身、去家、去国、平天下。在个人主义崛起的五四时代,一部分时人强调以个体直接面向社会来重构理想的人群组织,其特色便是儿童公育、父老公养、不要家庭。对于无家庭的人群如何凝聚成社会的问题,新青年期待以各式各样的"主义"来凝聚这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家庭革命的言说展现了部分读书人既反传统、又反西化的倾向,也意味着他们对人性罪恶面、人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亲情的可替代性等根本问题有着突破古今中西的新认识。家庭渐渐成为各派人士最不喜欢的社会建制,这也进一步塑造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走向。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了人生幸福:五四时期家庭革命的个体诉求[J]. 赵妍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康有为《大同书》论家与孝:对“毁灭家族”说的重估[J]. 范广欣. 中国哲学史. 2019(01)
[3]“无政府”构想——“五四”前后“社会”观念形成与传播的媒介[J]. 杨念群. 开放时代. 2019 (01)
[4]试验新生活——“五四”后北京工读互助团的家庭革命[J]. 赵妍杰. 北京社会科学. 2018(08)
[5]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J]. 赵妍杰. 近代史研究. 2018(03)
[6]近代中国非孝论反思[J]. 赵妍杰.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1)
[7]“列宁时刻”: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传入与五四后思想界的转变[J]. 周月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8]清末修律中的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之争[J]. 邹小站. 中国文化研究. 2017(02)
[9]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转折[J]. 薛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10]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J]. 许纪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本文编号:3101217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了人生幸福:五四时期家庭革命的个体诉求[J]. 赵妍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康有为《大同书》论家与孝:对“毁灭家族”说的重估[J]. 范广欣. 中国哲学史. 2019(01)
[3]“无政府”构想——“五四”前后“社会”观念形成与传播的媒介[J]. 杨念群. 开放时代. 2019 (01)
[4]试验新生活——“五四”后北京工读互助团的家庭革命[J]. 赵妍杰. 北京社会科学. 2018(08)
[5]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J]. 赵妍杰. 近代史研究. 2018(03)
[6]近代中国非孝论反思[J]. 赵妍杰.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1)
[7]“列宁时刻”: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传入与五四后思想界的转变[J]. 周月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8]清末修律中的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之争[J]. 邹小站. 中国文化研究. 2017(02)
[9]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转折[J]. 薛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10]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J]. 许纪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本文编号:3101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0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