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03 05:03
  本文从提出研究中国传统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入手,首先考察了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即自文化源点时代到春秋初期经济伦理思想的萌芽和发展,进而以历史的脉胳着重研究了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重农抑商、明义重公、以民为本。根据中国几千年来以小农经济作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历史背景,本文又依次研究了其表现在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四个经济生活环节中的伦理规范,即勤而不辍的生产观、均衡无贫的分配观、崇俭黜奢的消费观、诚信为本的交换观。另外,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状,从三个关系即历史继承性与道德客观性的关系,异质冲突与契合互补的关系,伦理建设与制度革新的关系来考察了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创造性转换的可能性,并结合东亚诸国对儒家经济伦理思想进行的创造性转换的经验分析,确立了当今我国进行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创造性转换的着眼点,即以古今中外的经济伦理思想作为转换的参考坐标,提取其中的精粹,摒弃其中过时的、消极的经济伦理观念,以期达到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提供借鉴之目的。最后,本文还结合当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诚信为本的...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考察
二、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脉胳及其特征分析
    (一) 基本特征分析
        1 、 重农抑商
        2 、 明义重公
        3 、 以民为本
    (二) 经济过程的伦理规范
        1 、 勤而不辍的生产观
        2 、 均衡无贫的分配观
        3 、 崇俭黜奢的消费观
        4 、 诚信不欺的交换观
三、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转换考察
    (一)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创造性转换的角度选择
        1 、 从历史继承性与道德客观性的关系来考察
        2 、 从异质冲突与契合互补的关系来考察
        3 、 从伦理建设与制度革新的关系来考察
    (二) 东亚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创造性转换的经验分析
    (三) 对东亚儒家经济伦理思想转型的理性思索与客观评价
四、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二)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 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
    (四) 诚信为本的交易准则
    (五) 崇俭黜奢的消费原则
    (六) 忠于职守的敬业品格
    (七) “和而不同”的集体和谐观
    (八) “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
结语
引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J]. 高元庆.  理论导刊. 2002(10)
[2]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J]. 程思康.  经济论坛. 2002(15)
[3]诚信: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J]. 龙静云.  哲学研究. 2002(08)
[4]诚信——市场经济的法则[J]. 刘兆波.  经营与管理. 2002(06)
[5]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伦理的确立[J]. 张瑞敏.  决策探索. 2002(02)
[6]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J]. 任燕松.  经济与管理. 2001(10)
[7]重义轻利:儒家经济价值观[J]. 于铭松,邢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8]诚信: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J]. 吴申元,徐建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9]中国古代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历程与特征探析[J]. 刘喜珍.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1(02)
[10]孔子自强不息精神和孟荀所作发展[J]. 康绳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02)



本文编号:3116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16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