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和内隐意志力观对道德许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03 05:14
早期道德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具有一致性。个体先前的道德行为会凸显道德自我概念,因此个体会更倾向于在之后的行为中表现得更加道德。近期有关道德许可的研究则发现,个体最初的道德行为会对自己产生一个许可效应,即先前的道德行为会“许可”接下来的不道德行为。本研究以自我调节理论为理论模型,探究社会比较和内隐意志力观两个影响因素对道德许可的调节作用。实验一运用连续行为范式,在初始行为阶段通过操作虚假被试的信息,使被试经历向上或向下的社会比较,进而检验社会比较对道德许可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历了向上社会比较的被试表现出了道德一致行为,而经历了向下社会比较的被试则既没有表现出道德一致行为也没有表现出道德许可行为。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内隐意志力观对该调节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那些认为自我控制资源有限的被试表现出了道德许可行为,而那些认为自我控制资源无限的被试则表现出道德一致行为。同时,内隐意志力与社会比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对于那些认为自我控制资源有限的被试而言,向上的社会比较会导致道德一致行为,而向下的社会比较会产生道德许可行为。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道德许可
2.1.1 道德许可的概念
2.1.2 道德许可的研究
2.1.3 道德许可的心理机制
2.1.4 影响道德许可的因素
2.2 自我调节理论视角下的道德许可:社会比较和内隐意志力观
2.2.1 自我调节理论与道德许可
2.2.2 社会比较与道德许可
2.2.3 内隐意志力观和道德许可
2.3 问题的提出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范式
3.2 研究材料
第4章 预试验
4.1 被试
4.2 研究设计与程序
4.3 结果
第5章 研究一:社会比较对道德许可的调节作用
5.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设计与程序
5.4 结果
5.5 讨论
第6章 研究二:内隐意志力观对道德许可的调节作用
6.1 研究目的与假设
6.2 研究方法
6.3 实验设计和程序
6.4 结果
6.5 讨论
第7章 总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捐助情况调查表
附录2 道德行为量表
附录3 内隐意志力观量表
致谢
本文编号:311668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道德许可
2.1.1 道德许可的概念
2.1.2 道德许可的研究
2.1.3 道德许可的心理机制
2.1.4 影响道德许可的因素
2.2 自我调节理论视角下的道德许可:社会比较和内隐意志力观
2.2.1 自我调节理论与道德许可
2.2.2 社会比较与道德许可
2.2.3 内隐意志力观和道德许可
2.3 问题的提出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范式
3.2 研究材料
第4章 预试验
4.1 被试
4.2 研究设计与程序
4.3 结果
第5章 研究一:社会比较对道德许可的调节作用
5.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设计与程序
5.4 结果
5.5 讨论
第6章 研究二:内隐意志力观对道德许可的调节作用
6.1 研究目的与假设
6.2 研究方法
6.3 实验设计和程序
6.4 结果
6.5 讨论
第7章 总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捐助情况调查表
附录2 道德行为量表
附录3 内隐意志力观量表
致谢
本文编号:3116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1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