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来,社会中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诚信问题作为社会热点备受关注,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需要树立一种诚信的意识,在商业银行领域,这个问题也同样很重要。商业银行在维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所必须遵守的准则。在市场交换中,诚信起到核心作用,时刻遵守诚信的道德准则,会提高商业银行信誉度。然而,商业银行在其核心盈利业务贷款业务中缺乏诚信的现象日益严重,银行从业人员欺瞒客户签订不合理条款,侵害客户权益,本文采用的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业务中存在失信现象,从业人员在贷前调查中没有尽职尽责,缺乏遵守规章制度的职业操守,无法有效地控制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加之贷后识别风险的能力差,没有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贷后回访和评估,导致大量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严重影响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社会上缺乏诚信的风尚,诚信的观念和意识没有深入人心,人们没有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习惯,因而商业银行的失信行为没有受到应该受的来自社会的谴责,社会上也缺乏一个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对社会主体的诚信水平进行评估。因而,我们应借鉴国外诚信建设的相关经验,尽快建立相关的信用评价机构,为诚信法律的实施提供基础。本文从着重分析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失信的银行自身原因、国家层面原因和社会层面原因,通过对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路径。商业银行要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构建内部贷款流程制度、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提升内部员工的道德素质、加强诚信教育减少失信行为的产生;从国家层面,加快诚信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加大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大力度投入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评估体系;从社会层面,加强全民族的诚信教育,提高道德素质,树立道德楷模,利用榜样的力量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影响人们的行为,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银行贷款业务 诚信 解决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3
- 一、商业银行贷款诚信问题的提出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一)国内研究现状9-10
- (二)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1-13
- (一)研究方法11
- (二)研究框架11-12
- (三)创新点12-13
- 第二章 诚信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重要性13-20
- 一、诚信的含义13-15
- (一)中国的诚信观13-14
- (二)西方的诚信观14-15
- (三)诚信的内涵15
- 二、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定义及特点15-17
- (一)贷款业务的含义15
- (二)贷款业务的特点15-16
- (三)不良贷款产生及危害16-17
- 三、商业银行诚信贷款的重要意义17-20
- (一)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诚信的界定17-18
- (二)诚信贷款的重要意义18-20
-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贷款的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20-27
- 一、商业银行贷款的诚信缺失的现状20-23
- (一)银行人员诚信意识不足20-21
- (二)贷款条款缺乏详尽解释21-22
- (三)贷款审批违反制度流程22
- (四)从业人员短期业绩观念严重22-23
- 二、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23-27
- (一)商业银行自身原因23-24
- (二)国家层面原因24-25
- (三)社会层面原因25-27
- 第四章 解决商业银行诚信缺失的路径27-35
- 一、从商业银行自身寻求解决诚信缺失的路径27-30
- (一)加强商业银行的诚信管理27-28
- (二)培植商业银行的诚信文化28-29
-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员工素质29-30
- 二、从国家层面寻求解决诚信缺失的路径30-32
- (一)建立诚信管理制度和体系30
- (二)健全诚信的法律和监督体系30-31
- (三)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征信评估体系31-32
- 三、从社会层面寻求解决诚信缺失的路径32-35
- (一)树立社会诚信意识32-33
- (二)建立社会诚信体系33-34
- (三)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34-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平;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韦志清;张群;;诚信研究述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李力学;;浅议学校的诚信教育[J];沧桑;2007年03期
4 刘锦华;;和谐社会背境下高校诚信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叶媛秀;古小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沧桑;2008年05期
6 尹冬青;;诚信是市场经济基础行为[J];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Z2期
7 陈锦;杨胜勇;;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与诚信思维引导[J];文学教育(中);2010年05期
8 张法;梁维;;浅谈大学生诚信问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9 刘玉连;;大学生诚信教育[J];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10 吴建新;;信息社会下的诚信档案工作之我见[J];美与时代(下);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福利;;县域诚信档案工作之我见[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2 何智慧;;论大学生诚信及诚信档案[A];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7年
3 陈国敏;;远程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小杰;;浅谈诚信档案[A];陕西省档案学会第八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C];2004年
5 胡章记;;以诚信教育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6 杜乐清;;浅谈诚信体系建设与事故预防[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冬岩;;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马国垒;;诚信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及对策[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邓琳;;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国;;新时期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家良;诚信档案建设刍议[N];中国档案报;2002年
2 陈辉 王小兰;重庆有了大学生诚信档案[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瞿明光;给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好[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小雅;校园诚信:考验个人也考验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宋全政 通讯员 王颖军;“诚信档案”给毕业生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采菊;诚信档案如何赢得喝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7 闫晓荣;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8 刘宇;为贷款生建立诚信档案[N];山西日报;2004年
9 陆静斐;上大首颁廿五名毕业生诚信档案[N];文汇报;2004年
10 记者 蔡敏;合肥学院:不少学生拒签“诚信协议”[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伟;诚信知行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干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显容;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田琨;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调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春华;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小亚;高中生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孙晓晓;金融业员工诚信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学辉;高校诚信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庆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昕;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王兴中;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32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