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价值分析与伦理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07:42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这种社会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正如法国Bull电脑系统公司的Barrett所说的那样:“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记录事实、思想和文化的方式;便士邮政改变了获得新闻和进行通讯的方式:电话改变了谈话方式。因特网所能改变的东西,包含所有这些,但会远远多于这些。”因特网正日益成为世界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网络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于获取信息对于现代人具有至关重要性,因而基于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诞生的网络语言,作为连接网络空间的主体—网民之间的纽带,无疑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价值。而如何让网络语言实现一种健康的、有益的、长远的发展状态,也足以吸引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产生背景和特征,重点挖掘了网络语言这种新生事物产生的必然性、存在的必要性和规范引导的迫切性;接着对网络语言的价值和伦理建设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推进网络语言在哲学、伦理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从而引...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的材料采集和研究方法说明
第2章 网络语言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2.1 网络语言的产生
2.1.1 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语言产生
2.1.2 社会观念的影响与网络语言的产生
2.1.3 计算机、网络与汉字的瓶颈问题与网络语言的产生
2.1.4 语言自身的变化发展机制与网络语言的产生
2.2 网络语言是什么?
2.2.1 目前国内的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2.2.2 作者的观点
2.3 网络语言的存在空间
2.3.1 网络语言与BBS(电子公告牌)
2.3.2 网络语言与即时通信
2.3.3 网络语言与网络聊天室(chat room)
2.3.4 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
2.3.5 网络语言与BLOG(博客)
2.3.6 网络语言与网络游戏
2.3.7 其它
2.4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
2.4.1 网络语言的语境特点
2.4.2 网络语言主体的特征
2.4.3 网络语言的其它特征总括
2.5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第3章 网络语言的价值分析
3.1 网络语言的价值形成
3.2 网络语言的语用学价值分析
3.2.1 对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的削弱和挑战
3.2.2 对礼貌原则的削弱和挑战
3.2.3 话轮转换原则的实现对传统言语交际的突破和发挥
3.2.4 经济原则及语码转换对传统语用学规则的挑战
3.3 网络语言的文化价值分析
3.3.1 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的构建
3.3.2 网络语言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3.3.3 精英文化的缺失和大众文化的泛滥
3.4 网络语言的社会价值分析
3.4.1 网络语言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3.4.2 网络语言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消极作用
第4章 网络语言伦理建设
4.1 伦理在网络语言发展中的意义
4.1.1 有利于对言语规律找到道德伦理参照,开拓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4.1.2 有利于规范网络语言环境,塑造现代网络人格
4.1.3 有利于丰富网络伦理道德的内容,推进网络伦理建设
4.2 网络语言伦理规则
4.3 网络语言伦理建设
4.3.1 积极倡导网民自律
4.3.2 推进实施有效的网络语言伦理教育
4.3.3 行政立法支撑
附后语
1、论文工作总结及结构说明
2、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理据分析[J]. 李雪稳. 邢台学院学报. 2006(03)
[2]浅析法律功能与道德功能的分工与合作[J]. 陈兴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2(03)
[3]网络伦理问题与德育对策[J]. 朱银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两课"教学研究). 2001(S1)
[4]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网络伦理的两重性[J]. 夏婉婉. 探索与争鸣. 2001(09)
[5]网络道德建构刍议[J]. 栾好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6]网语浅析[J]. 杨文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7]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伦理学[J]. 屈炳祥. 当代经济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151360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的材料采集和研究方法说明
第2章 网络语言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2.1 网络语言的产生
2.1.1 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语言产生
2.1.2 社会观念的影响与网络语言的产生
2.1.3 计算机、网络与汉字的瓶颈问题与网络语言的产生
2.1.4 语言自身的变化发展机制与网络语言的产生
2.2 网络语言是什么?
2.2.1 目前国内的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2.2.2 作者的观点
2.3 网络语言的存在空间
2.3.1 网络语言与BBS(电子公告牌)
2.3.2 网络语言与即时通信
2.3.3 网络语言与网络聊天室(chat room)
2.3.4 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学
2.3.5 网络语言与BLOG(博客)
2.3.6 网络语言与网络游戏
2.3.7 其它
2.4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
2.4.1 网络语言的语境特点
2.4.2 网络语言主体的特征
2.4.3 网络语言的其它特征总括
2.5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第3章 网络语言的价值分析
3.1 网络语言的价值形成
3.2 网络语言的语用学价值分析
3.2.1 对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的削弱和挑战
3.2.2 对礼貌原则的削弱和挑战
3.2.3 话轮转换原则的实现对传统言语交际的突破和发挥
3.2.4 经济原则及语码转换对传统语用学规则的挑战
3.3 网络语言的文化价值分析
3.3.1 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的构建
3.3.2 网络语言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3.3.3 精英文化的缺失和大众文化的泛滥
3.4 网络语言的社会价值分析
3.4.1 网络语言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3.4.2 网络语言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消极作用
第4章 网络语言伦理建设
4.1 伦理在网络语言发展中的意义
4.1.1 有利于对言语规律找到道德伦理参照,开拓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4.1.2 有利于规范网络语言环境,塑造现代网络人格
4.1.3 有利于丰富网络伦理道德的内容,推进网络伦理建设
4.2 网络语言伦理规则
4.3 网络语言伦理建设
4.3.1 积极倡导网民自律
4.3.2 推进实施有效的网络语言伦理教育
4.3.3 行政立法支撑
附后语
1、论文工作总结及结构说明
2、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理据分析[J]. 李雪稳. 邢台学院学报. 2006(03)
[2]浅析法律功能与道德功能的分工与合作[J]. 陈兴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2(03)
[3]网络伦理问题与德育对策[J]. 朱银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两课"教学研究). 2001(S1)
[4]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网络伦理的两重性[J]. 夏婉婉. 探索与争鸣. 2001(09)
[5]网络道德建构刍议[J]. 栾好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6]网语浅析[J]. 杨文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7]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伦理学[J]. 屈炳祥. 当代经济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151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5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