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

发布时间:2021-04-28 18:56
  “群己之辩”是中国历来思想家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到了近代,尤其是到了戊戌维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的“群己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提出“群己和谐”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中国传统观念下的“群己关系”、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思想渊源、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特点、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重要意义及当代价值。中国传统的“群己关系”认为“群”重“己”轻,往往忽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到了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传统的“群己观”已不能引导人们的思想潮流,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思想变革的到来,从“群重己轻”到“群己和谐”看似简单的变化,中国人却走了几千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多数学者在讨论、研究“群己关系”时多侧重于“群己之辩”的研究,而较少地注意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而这恰恰是本文要详细讨论的问题。再有就是本文详细的讨论了“群己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主要从对政治、经济、...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
        (一) 学术价值
        (二) 社会价值
    二、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研究现状
        (一) 关于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学术著作
        (二) 关于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论文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传统观念下的"群己关系"
    一、先秦时期的"群己关系"
    二、两汉、隋唐、宋元时期的"群己关系"
    三、明、清时期的"群己关系"
第二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近代"群己思想"的传入
        (一) 西方进化论学说
        (二) 西方功利主义学说
        (三) 西方个人主义学说
    二、中国传统群己观念的影响
        (一) 荀子的"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观
        (二) 传统文化中的利己主义思想
第三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由"重群"思想到"群己和谐"思想的转变
    二、利己与利他的和谐
    三、独立与合群的和谐
第四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特点
    一、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多源多流
        (一)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多源
        (二)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多流
    二、尊重个性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统一
    三、与时俱进思想与救亡图存的现实紧密联系
第五章 戊戌维新时期"群己和谐"思想的重要意义及当代价值
    一、政治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政治表现
    二、经济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经济表现
    三、文化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文化表现
    四、教育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教育表现
    五、社会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终极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65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65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