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正义过程的“伤害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23:39
人类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源于自然和实践而自身又无法掌控的灾难与危险。正是有用性被片面扩大,运气在幸福中的地位凸显,使得可能的伤害扩大范围,主体并非在实现正义,而是在等待所谓的正义。在反思有用性扩大的同时,仍需反思包含有用性的德性概念本身。德性概念的褪色,有用性的凸显是产生当代道德危机的根源,是产生自然进化与社会进化对抗的根本。论文的分为三个框架,第一,现象;第二,分析;第三,规避。第一,在关乎德性、有用性和快乐的道德中,有用性和快乐并不处于主导的地位。经由有用性到功用主义的演变过程,功用主义的最大幸福已经偏离最基石的德性而成为独立的部分,它形成善大于正当以及对部分人的伤害,使得道德陷入了窘境:对自然而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道德而言,部分的造成了劣胜优汰。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正义,它关乎人的选择—至少不是被动的选择。如果个人足够正义,制度与个人如何规避伤害的发生,以及促进这种正义的德性。在这一过程中,个人总是既在遵守秩序,也在破坏秩序。它也导出另外的一个问题,个人与制度约束性之间的冲突,即使这种约束性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是正确的,也就是优秀善与有效善之间的冲突—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并非意在规避...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原因及其研究意义
(二) 研究依据及文献评述
(三) 研究重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一.正义的界定
二.伤害性现象在实现正义过程中的表现
(一) 最大幸福主义与可能的劣胜优汰现象:个人选择
(二) 优秀善与有效善的冲突所导致的伤害性:制度与优秀
三.对正义实现过程中可能的伤害性进行分析
(一) 道德实践中可能的风险
(二) 自危性
(三) 影响自危性的因素
(四) 偏离德性的责任
(五) 友爱与正义:私人道德
(六) 友爱与正义:公民伦理
四.规避的可能
(一) 一种弱势群体的可能
(二) 对可能的弱势群体的关怀:恢复正义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176197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原因及其研究意义
(二) 研究依据及文献评述
(三) 研究重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一.正义的界定
二.伤害性现象在实现正义过程中的表现
(一) 最大幸福主义与可能的劣胜优汰现象:个人选择
(二) 优秀善与有效善的冲突所导致的伤害性:制度与优秀
三.对正义实现过程中可能的伤害性进行分析
(一) 道德实践中可能的风险
(二) 自危性
(三) 影响自危性的因素
(四) 偏离德性的责任
(五) 友爱与正义:私人道德
(六) 友爱与正义:公民伦理
四.规避的可能
(一) 一种弱势群体的可能
(二) 对可能的弱势群体的关怀:恢复正义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176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7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