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信用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18:15
我国在传统上非常重视诚信,在古代的商业道德中诚信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经济转型期,由于历史、现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信用却严重缺失,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用的缺乏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影响着社会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的效率,使得社会交易成本不断上升。近年来,失信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表现得愈来愈严重,甚至引起信用危机,在已加入WTO的今天,加快中国信用文化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本文首先对信用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便了解其形成和特点。进而论述了现代市场经济与信用文化的关系。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品质。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纠正信用缺失,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加强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这是信用经济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重点是对构建有中国特色信用文化的探索。在此,我们一方面应该积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做到洋为中用,同时也应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诚信文化,做到古为今用。 信用文化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理...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信用文化的涵义与特征
1.1 信用文化的概念与涵义
1.2 信用文化的特点
1.2.1 信用文化的动机特点
1.2.2 信用文化的法律特点
1.2.3 信用文化的实践特点
1.2.4 信用文化的广泛性特点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与信用文化
2.1 现代市场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2.1.1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1.2 网络经济的挑战
2.1.3 法治经济的挑战
2.2 现代市场经济亟需诚信文化的支撑
2.2.1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2.2.2 现代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
2.2.2.1 从货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
2.2.2.2 从人类经济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来分析
第三章 当前我国信用文化的现状与成因
3.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各行业的失信现象
3.1.1 个人失信现象花样百出
3.1.2 企业信用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3.1.3 一向自称为信用支柱的银行,在信用问题上也显得底气不足
3.1.4 久治不愈的地方保护主义顽症使得政府信誉有所下降
3.1.5 司法公正受到怀疑,一些地方弥漫着一种不信任司法审判的倾向
3.2 经济、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危害
3.2.1 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
3.2.2 破坏市场秩序,影响政府宏观调控
3.2.3 危害社会的稳定
3.2.4 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2.5 现代化的电子商务难以真正起动、信用结算方式步履维艰
3.2.6 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3 我国当前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
3.3.1 传统观念的惯性
3.3.2 经济转型期的负面作用
3.3.2.1 信息普遍不对称
3.3.2.2 社会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3.3.2.3 社会信用环境不佳、某些政策措施不到位
3.3.3 制度约束的软化
3.3.4 社会心理的因素
第四章 中国特色新型信用文化的构建
4.1 挖掘吸收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资源
4.2 借鉴信用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
4.2.1 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4.2.2 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概括
4.3 构建中国社会化信用体系
4.3.1 信用文化的理论构建
4.3.1.1 建立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经济伦理
4.3.1.2 综合治理,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
4.3.2 信用文化的实体建设
4.3.2.1 个人信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4.3.2.2 企业信用--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4.3.2.3 政府信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
4.3.3 信用文化的制度环境建设
4.3.3.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归属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4.3.3.2 加快信用法制建设,形成信用体系良好运行的法律环境
4.3.3.3 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
4.3.4 信用文化的人文建设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现代信用文化建设[J]. 石淑华,李建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1)
[2]建立诚信机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J]. 蒙本曼,赵书民.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3]关于诚信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5)
[4]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J]. 姚宁,郭碧燕. 经济论坛. 2002(12)
[5]关于信用文化及其结构与功能的探讨[J]. 刘玉平. 东岳论丛. 2002(03)
[6]论诚信——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J]. 王军. 财政研究. 2002(06)
[7]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J]. 樊祥鲁,杨全文. 财经科学. 2002(03)
[8]诚信——企业的生命[J]. 陈永森,王东宇. 北方经贸. 2002(05)
[9]诚信:“国之大纲”——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J]. 尼吟. 决策与信息. 2002(05)
[10]以诚取信 以质立信 求企业发展[J]. 许爱玉.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本文编号:3188111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信用文化的涵义与特征
1.1 信用文化的概念与涵义
1.2 信用文化的特点
1.2.1 信用文化的动机特点
1.2.2 信用文化的法律特点
1.2.3 信用文化的实践特点
1.2.4 信用文化的广泛性特点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与信用文化
2.1 现代市场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2.1.1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1.2 网络经济的挑战
2.1.3 法治经济的挑战
2.2 现代市场经济亟需诚信文化的支撑
2.2.1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2.2.2 现代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
2.2.2.1 从货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
2.2.2.2 从人类经济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来分析
第三章 当前我国信用文化的现状与成因
3.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各行业的失信现象
3.1.1 个人失信现象花样百出
3.1.2 企业信用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3.1.3 一向自称为信用支柱的银行,在信用问题上也显得底气不足
3.1.4 久治不愈的地方保护主义顽症使得政府信誉有所下降
3.1.5 司法公正受到怀疑,一些地方弥漫着一种不信任司法审判的倾向
3.2 经济、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危害
3.2.1 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
3.2.2 破坏市场秩序,影响政府宏观调控
3.2.3 危害社会的稳定
3.2.4 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2.5 现代化的电子商务难以真正起动、信用结算方式步履维艰
3.2.6 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3 我国当前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
3.3.1 传统观念的惯性
3.3.2 经济转型期的负面作用
3.3.2.1 信息普遍不对称
3.3.2.2 社会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3.3.2.3 社会信用环境不佳、某些政策措施不到位
3.3.3 制度约束的软化
3.3.4 社会心理的因素
第四章 中国特色新型信用文化的构建
4.1 挖掘吸收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资源
4.2 借鉴信用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
4.2.1 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4.2.2 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概括
4.3 构建中国社会化信用体系
4.3.1 信用文化的理论构建
4.3.1.1 建立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经济伦理
4.3.1.2 综合治理,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
4.3.2 信用文化的实体建设
4.3.2.1 个人信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4.3.2.2 企业信用--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4.3.2.3 政府信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
4.3.3 信用文化的制度环境建设
4.3.3.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归属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4.3.3.2 加快信用法制建设,形成信用体系良好运行的法律环境
4.3.3.3 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
4.3.4 信用文化的人文建设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现代信用文化建设[J]. 石淑华,李建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1)
[2]建立诚信机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J]. 蒙本曼,赵书民.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3]关于诚信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5)
[4]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J]. 姚宁,郭碧燕. 经济论坛. 2002(12)
[5]关于信用文化及其结构与功能的探讨[J]. 刘玉平. 东岳论丛. 2002(03)
[6]论诚信——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J]. 王军. 财政研究. 2002(06)
[7]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J]. 樊祥鲁,杨全文. 财经科学. 2002(03)
[8]诚信——企业的生命[J]. 陈永森,王东宇. 北方经贸. 2002(05)
[9]诚信:“国之大纲”——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J]. 尼吟. 决策与信息. 2002(05)
[10]以诚取信 以质立信 求企业发展[J]. 许爱玉.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本文编号:3188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8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