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训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本家训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训是以家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载体,家训的内容直接体现了各个阶层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日本古代家训的解读和诠释,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观察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了解日本历史上人们从治家到治国的理念、政策及制度的演变过程。日本古代家训是日本传统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传统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在家庭领域和家庭关系方面的体现。在经济、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日本社会,大多数民众都只能通过家训总结传承民众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可见家训在日本社会中的突出作用。通过对日本古代家训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内容的梳理及解读不难发现,由于独特的家制度和伦理思想,使日本家训有着与自身相适应的独特性。受中国家训影响,许多日本家训都明显能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各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阶层的家训,且为了更好的延续家业,家训内容往往更注重实际操作性,而不讲究体裁形式。本研究首先对日本的家和家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整体性的观照,具体主要包括日本的血缘观、男女观、忠孝观和继承观。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日本的家和家庭伦理思想的特点,揭示出以家业为中心的家族共同体思想、重纵轻横的家体制思想和模拟血缘关系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其次,就日本诸阶层的家训进行了剖析。在分别阐述日本公家、武家、商家、农家和女训的形成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各个阶层家训的突出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公家家训特点:数量少、内容简单,尚未形成体系、受中国影响较大;武家家训特点:忠诚至上意识强烈、武力成为立身之本、齐家与治国并重、体裁随意简单;商家家训特点:以家业的存续为核心、注重实用主义、重视勤俭持家;农家家训特点:数量少、着重于农业经营技术;女训特点:不同层次女子家训内容有差异、深受中国女训之影响。然后,总结日本诸阶层家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共同点方面,分别从“忠”“孝”“和”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不同点方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武家家训和商家家训进行了比较阐述。再次,通过对各阶层家训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日本家训思想的特点以及对文化的影响。日本家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训诫阶层特色明显,且操作性强。日本家训对文化的影响包括家训对子孙的期望,对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家训作为一种文化在近代化中呈现出的大发展。最后,简述日本家训对近代化的影响,总结概括全文。
【关键词】:日本家训 武家家训 商家家训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3.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分析12-13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13-14
- 1.4 论文的创新14-15
- 第二章 日本的家和家的伦理思想15-21
- 2.1 日本的家与家族结构15
- 2.2 日本家的伦理思想15-19
- 2.3 日本的家及家庭伦理思想的特点19-21
- 第三章 日本诸阶层的家训21-29
- 3.1 公家家训的形成及特点21-22
- 3.2 武家家训的形成及特点22-24
- 3.3 商家家训的形成及特点24-26
- 3.4 农家家训的形成及特点26-27
- 3.5 女训的形成及内容27-29
- 第四章 日本诸阶层家训思想之比较29-34
- 4.1 诸阶层家训的共同点29-32
- 4.2 诸阶层家训的不同点32-34
- 第五章 日本家训思想的特点及文化影响34-41
- 5.1 日本家训思想的特点34-38
- 5.2 日本家训的文化影响38-41
- 第六章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J];江汉论坛;2007年07期
2 于海君;日本近代化条件初探[J];东疆学刊;1993年02期
3 于海君;论日本近代化中的价值观念转变[J];东疆学刊;2000年03期
4 金颖,青木孝夫;日本近代化与艺术的变迁[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5 罗立东;中国对日本近代化启动的环境作用[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刘岩;;日本近代化的启示:菊花和刀的成功[J];创新科技;2004年10期
7 唐琼;;从町人思想看儒学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功效[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8 许晓光;;明治前夕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萌芽[J];世界历史;2007年06期
9 陆梅;;日本近代化成功的文化因素[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金钟哲;;西周的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冢濑进;;近四十年来日本中日经济关系史研究述评[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三辑[C];1992年
2 马晓娟;;明治时期的日本陆军大学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徐静波;日本近代化:起步时就埋下了对外扩张伏笔[N];上海证券报;2014年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王泰平;日本的学习型社会[N];解放日报;2010年
3 严杰夫;日本近代化的奠基人[N];上海证券报;2014年
4 刘金才;历史地解读战后日本中国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韩东育;儒学仿佛日本人身上的衣服[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田香兰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韩国战后民族主义樊篱下的日本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王立群;日本近代化动因的新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本社记者 张晓娜;明治维新后日本拓殖史[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9 松本健一邋孙雅甜 译 郭连友;1964年,日本移型换景[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政;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2 刘咏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与日本劳资关系的重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平;论日本政党政治的产生[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朱家麟;试论明治时期基督教文化与日本国粹主义的冲突[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3 郑靖怡;《兰学在日本近代化中的作用》口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一;日本家训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5 黄欣;汉口日本租界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6 梁e,
本文编号:319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99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