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09:12

  本文关键词: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与动物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不仅起源于当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跃发展,也起源于人类对人与动物关系认识的“统治”或“征服”等主导观念,特别是在国内外生态哲学和伦理学研究中关于对动物行为的伦理讨论,以及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生态文明自觉,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研究就成为迫切需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本文对古代、近代和现代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古代东方宗教特别是印度佛教、中国的道教都有对待动物的朴素伦理思想;中国的“天人合一”世界观和“仁”爱及动物的思想以及西方基督教教义从“统治”、“征服”到“管护”动物的思想进步,以及近代笛卡尔“动物是机器”与西特勒区分对动物的利用和欣赏,都对现代动物伦理思想产生深远影响。辛格对家养动物建立相情同感、雷根对野生动物确证其内在价值,帕克则进一步确证动物不仅有感觉而且有知觉和部分理性或“弱理性”的能力,这是现代动物伦理理由和根据的重要标志。 其次,本文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根据进行分析。寻找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差异性中的同一性,即二者都有生存和健康两种共同需要、人与动物都是“有意识的生命主体”。人的利益的常态是对人的生存需求、安全和健康需求、实现个人正当价值和履行社会义务需求的满足。在当今科技、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动物利益的自然常态已经被扭曲和破坏,摆脱这种现状,要彻底改变人类征服主义的动物伦理。 再次,本文提出建立人与动物关系的道德哲学、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确立“普遍联系”,“生命平等”,“人是地球宇宙飞船的代理人”以及“动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密不可分”的动物生态世界观、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固有价值和系统价值的动物生态价值观、以及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产生的人类-动物权利观,包括正权利、负权利和零权利。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合理性层面,提出“益于人类原则”,从敬畏和尊重动物生态的完整、稳定和美丽的尺度,提出“促进生态原则”。进而提出并确证家养动物包括宠物,食用、使役和动物园中的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道德规范,以及野生动物的道德规范。
【关键词】:人与动物关系 生态伦理学 生态哲学 社会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课题的来源9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0-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15-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思想考察18-29
  • 2.1 古代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观念18-19
  • 2.1.1 中国传统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观念18-19
  • 2.1.2 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观念19
  • 2.2 近代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思想19-20
  • 2.2.1 东方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思想19-20
  • 2.2.2 西方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思想20
  • 2.3 现代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研究及其发展趋势20-27
  • 2.3.1 辛格与雷根的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观点20-21
  • 2.3.2 利奥波德与科里考特的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观点21-23
  • 2.3.3 吉姆·帕克的动物头脑、动物灵魂和动物权利观点23
  • 2.3.4 现代人与动物伦理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23-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根据分析29-41
  • 3.1 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的趋异与趋同29-34
  • 3.1.1 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的趋异29-30
  • 3.1.2 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的趋同30-34
  • 3.2 人的价值与动物价值的差异性与统一性34-36
  • 3.2.1 人的价值与动物价值的差异性34-35
  • 3.2.2 人的价值与动物价值的统一性35-36
  • 3.3 人的利益与动物利益的常态与失态36-38
  • 3.3.1 人的利益的常态与失态36-37
  • 3.3.2 动物利益的常态与失态37-38
  • 3.4 需要、利益和价值38-39
  • 3.5 本章小结39-41
  • 第4章 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学定位41-51
  • 4.1 人与动物关系的道德哲学41-45
  • 4.1.1 动物生态世界观41-42
  • 4.1.2 动物生态价值观42-43
  • 4.1.3 动物生态权利观43-45
  • 4.2 人与动物关系的道德原则45-47
  • 4.2.1 益于人类的原则45
  • 4.2.2 促进生态的原则45-47
  • 4.3 人与动物关系的道德规范47-49
  • 4.3.1 人与家养动物关系的道德规范47-48
  • 4.3.2 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道德规范48-49
  • 4.4 本章小结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55-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清胜;;论人格形成的逻辑进路——兼论马克思人的本性观[J];齐鲁学刊;2010年05期

2 杨通进;非典、动物保护与环境伦理[J];求是学刊;2003年05期

3 徐建立;;人的需要及其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0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