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类本质”视角看孟子的“性善论”
发布时间:2021-06-15 12:36
马克思认为,人首先作为类存在物而存在。因而对人性的考察需在"类"的范畴中进行。人的"类本质"应当在现实的、具体的生命活动中去理解。在现有的、有生命的"类"的意义上而言,作为"类本质"的人的生命活动天然地趋向于实现自身的自觉与自由。从马克思这一理论视角看,孟子"性善论"思想中的"心所同然""良知良能""反身而诚"等内容颇有"类存在""生命活动"与"自觉自由"的意味。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2(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类存在物而存在的人
二、“类本质”是现实具体的生命存在活动
三、类本质天然地趋向于实现自身的自觉与自由
本文编号:3231065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2(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类存在物而存在的人
二、“类本质”是现实具体的生命存在活动
三、类本质天然地趋向于实现自身的自觉与自由
本文编号:3231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3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