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唐代女性理想人格研究 ——以两《唐书》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6-17 07:31
  唐代女性理想人格研究涉及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献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因为研究的是女性理想人格,而正史中的女性传文是较为典型的研究材料,能反映出一个时代主流社会对女性理想人格的期待和设定,所以本文主要以《旧唐书》和《新唐书》为中心展开研究讨论。唐代女性结构阶层复杂,主要有后妃、公主、命妇、商妇、征妇、农妇、女冠、女尼、娼妓、婢女等,社会对各个阶层女性的理想人格品质期待不同,女性个体和群体间的人格理想也存在差异,而且女性在唐代前期与后期境遇不同,本文无法一一论述这些差异,主要选取了两《唐书》中收录的“后妃”、“公主”、“列女”(列女主要包括命妇、平民女子等)等女性事迹,尽可能地探讨她们所反映的女性理想人格的共通之处,这一点也体现了理想人格的超越性,能超越不同阶层的特殊性发现其中共同的精神内核,以揭示其文化内涵,深化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特别是唐代女性的认识。本文按“三从之义”,将女性分为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角色,并以这三种角色为中心分别探讨其理想人格所具备的人格品质。第一章,中国传统女性理想人格概述。本章重点在厘清概念,为唐代女性理想人格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一节,梳理了下不同学科对“人格”一...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系统研究唐代女性的专著
        二、 特殊女性个体研究
        三、 特殊女性群体研究
        四、 唐代理想女性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
        一、 时间范围
        二、 选材范围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中国传统女性理想人格思想概述
    第一节 人格
    第二节 理想人格
        一、 理想人格的界定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类型
    第三节 女性理想人格
        一、 女性人格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传统的女性理想人格范型
            (一) 《诗》:“窈窕淑女”
            (二) 西汉刘向《列女传》:贤内助
            (三) 东汉班昭《女诫》:“女以弱为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想的女儿人格
    第一节 曲从娱亲
        一、 娱亲贵在“诚敬”
        二、 娱亲难在“曲从”
        三、 女子娱亲类型
    第二节 不嫁养亲
        一、 女子不嫁之不易
        二、 女子不嫁养亲类型
            (一) 不嫁养母老
            (二) 离婚侍父疾
            (三) 不嫁养姊弟
    第三节 哀毁过礼
        一、 女子丧服礼制
        二、 女子居丧过礼类型
            (一) 幼女知丧
            (二) 哀毁庐墓
            (三) 毁而灭性
            (四) 寻亲归葬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想的妻子人格
    第一节 唐代“妻”之“名”
        一、 天子之妃
        二、 官宦之妃
        三、 庶人之妃
    第二节 事常之道
        一、 “备百姓”
        二、 “备酒浆”
        三、 “备埽洒”
    第三节 事变之道
        一、 “扶助其君”
            (一) 逆境中勉夫
            (二) 困境中帮夫
            (三) 险境中救夫
        二、 “非道则谏”
        三、 “惟务清贞”
            (一) 贞节 观念的源与流
            (二) 唐人再嫁观念开放
            (三) 史书中的贞妇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想的母亲人格
    第一节 唐代“母”之名
        一、 生母与嫡母
        二、 继母
        三、 慈母
        四、 养母
        五、 保傅乳母
    第二节 从子
        一、 “从子”说有无意义?
        二、 “从子”之体现
            (一) 从子教令
            (二) 从子而居
            (三) 从子之爵
    第三节 训子
        一、 养不教,谁之过?
            (一) 胎教:“感善则善”
            (二) 母教:“教之以义方”
        二、 教诫之威
            (一) 恩生威
            (二) 德生威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唐代帝王名号、在位时间、年号、陵墓和子女人数
附录二:《新唐书》中公主再嫁、三嫁一览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唐代女性研究综述[J]. 胡海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6)
[2]中西方理想人格思想研究及启示[J]. 胡海桃.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2(05)
[3]试论当代青年理想人格的培育[J]. 胡海桃,曾凯,纪卫东.  企业导报. 2012(15)
[4]唐代同居共财家庭经济生活探论[J]. 宋娟.  求索. 2012(02)
[5]马克思的“个体”和“共同体”概念[J]. 侯才.  哲学研究. 2012(01)
[6]唐士大夫的女性观与武则天现象的产生——以墓志为中心[J]. 张菁.  江海学刊. 2011(05)
[7]刘向《列女传》女性类型的认知特征[J]. 王利锁.  中国文学研究. 2011(02)
[8]刘向《列女传》版本考略[J]. 刘园园.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9]试述养母身份变迁及其法律地位——基于宋元明清礼、法文献记载的分析[J]. 孔潮丽.  史林. 2010(04)
[10]“慈母”是指什么样的母亲[J]. 张炜.  文史博览. 2010(05)

博士论文
[1]理想、女性、习俗[D]. 陈丽萍.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晚唐女诗人鱼玄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D]. 王海泉.河北大学 2011
[2]薛涛女性意识研究[D]. 应克荣.安徽大学 2011
[3]女性文学视野下的鱼玄机诗歌研究[D]. 张雪梅.云南大学 2010
[4]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 张博.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5]李冶研究[D]. 聂艳莲.扬州大学 2010
[6]鱼玄机诗歌研究[D]. 杨凯丽.河北大学 2010
[7]唐代后妃及其生活研究[D]. 柳夏云.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从唐诗看唐代征妇的生活[D]. 赵欣.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唐代道教女仙群体研究[D]. 李昭.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0]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D]. 赵静.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4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34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