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我国公民公德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6:15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公德意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复杂。社会公德作为维持社会秩序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如何更好地使每个公民理解公德、认同公德、践行公德对于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国内对社会公德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大多从相对狭义的视角中展开,如注重公德理论的完善,要求社会成员遵守公德规范等,这一视角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对于现代社会的公德建设来说仍显不足。我们以为从意识层面出发,即对公民的公德意识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究才有可能解决公民公德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探讨如何培育现代公德意识对于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质以及推进现代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简单来说,公德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最普通、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公德意识是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和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外部影响和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对于公共生活准则稳固的看法和观念。公德与公德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根据现代社会对公德意识提出的新要求,现代公德意识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尊重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五个方面。当前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出现了许多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文明礼仪的缺失与道德冷漠的泛滥;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对待公共物品的随意与规则意识的淡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自然资源的掠夺。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公民公德意识的薄弱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公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重私德轻公德的传统伦理文化以及公民公德修养不足等造成的。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德意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加强社会公德制度化建设,其次要推进社区公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公民公共生活空间,再次要推进公民意识教育,最后还要提升公民的自身教育。
【关键词】:公德 公德意识 公德意识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引言9-14
  • (一) 研究意义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12-14
  • 二、公德与公德意识14-23
  • (一) 何谓公德14-15
  • (二)公德意识的内涵15-21
  • (三)公德意识的重要性21-23
  • 三、当前我国公民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23-27
  • (一)人与人的关系:文明礼仪的缺失与道德冷漠的泛滥23-24
  •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待公共物品的随意与规则意识的淡漠24-25
  •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自然资源的掠夺25-27
  • 四、当前我国公民公德意识问题归因27-34
  • (一)社会转型的代价27-28
  • (二)公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28-30
  • (三)重私德轻公德的传统伦理文化30-32
  • (四)公民公德修养不足32-34
  • 五、我国公民公德意识的培育34-41
  • (一)公德的制度化34-35
  • (二)完善社区公德建设35-37
  • (三)推进公民意识教育37-39
  • (四)提升公民的自我教育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程立波;搞市场经济要提倡公德意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高山;论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及公德意识培养[J];呼兰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陈业宏,王萍;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及公德建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4 赵玉祥;中国人的公德意识[J];社会;1999年07期

5 张新民;试论现代公德意识与传统礼义的和谐化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6 杨振龙;公德意识的社会功能与现时代作用[J];学习论坛;1997年12期

7 罗金凤;新时期公德意识缺失原因探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秋韵;不足为题[J];健康大视野;2003年10期

9 阎孟伟;;和谐社会呼唤公德[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10 王建国;;先生,举起手来!——谈谈现场观众的公德意识[J];搏击;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雅丽;;强化市民公德意识的几个着眼点[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张新民;;试论现代公德意识与传统礼义的和谐化建构[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呼唤公德意识[N];丹东日报;2007年

2 彭召伍;关键要增强公民公德意识[N];安康日报;2009年

3 吴志国;司机的公德意识及其他[N];承德日报;2011年

4 刘建华;公德意识亟待强化[N];人民日报;2013年

5 周微云;在小事中培养孩子公德意识[N];安徽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许承纪;进城民工的公德意识有待提高[N];桂林日报;2006年

7 官明;楼道里的公德意识[N];抚顺日报;2007年

8 王琪;让公德意识融入我们的思想行为[N];黑河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心中常怀公德意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刘艳玲;公德意识重在养成[N];丹东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源;我国公民公德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吴萍;小学生公德意识启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曦;我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公德意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齐东梅;中职生公德意识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丽萍;现代公德构建何以可能[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汤月娥;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公德意识的养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公德意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3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