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先秦儒家“三达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7:10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三达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智”、“仁”、“勇”三德具有久远的源头,经先秦儒家的吸收、提炼和阐述,逐步明晰和凝炼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庸》一书把“智”、“仁”、“勇”三者作为通达天下的美德,此即儒家的“三达德”思想。“三达德”内涵丰富而深邃。“智”的内涵是“知人”、“知其性”、“知天命”,加之以“明是非”、“解疑惑”,如此才会达到“乐水”之“智”;“仁”的内涵是“爱人”、“忠恕”,只有坚守“仁”的道德情操,才有利于“仁政”的推行;“勇”的内涵是指人应具有血气之“勇”,坚守义礼之“勇”,进而升华为“勇德”。“三达德”三者之间联系紧密:一方面,功能各异,互为补充,三位一体,即“智”是“仁”、“勇”的前提,“仁”是“智”、“勇”的核心,“勇”是“仁”、“智”的支撑;另一方面,“三达德”具有独立性、实践性和统一、适度性等特点。“三达德”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体现了宗亲道德、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等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儒家道德实践之以“仁”治国,以“智”治国,以“勇”治国有重要的影响。即“三达德”是治理国家之基,是个体修身之本,在儒家道德体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先秦儒家“三达德”思想具有现代价值。借鉴“三达德”思想,我们应以倡友善、讲和谐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讲诚信、知荣辱来抵制世俗假恶丑,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社会成员重自律、尚法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先秦儒家 “三达德” 核心价值观 现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1 绪论10-19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7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16-17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8
  • 1.3.1 研究思路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4 研究创新点、不足之处与拟解决措施18-19
  • 2 “三达德”溯源19-37
  • 2.1“智”、“仁”、“勇”的字源、义源20-22
  • 2.1.1“智”的字源、义源20-21
  • 2.1.2“仁”的字源、义源21
  • 2.1.3“勇”的字源、义源21-22
  • 2.2 先秦儒家经典所见中“智”、“仁”、“勇”22-36
  • 2.2.1 先秦儒家经典中所见“智”22-26
  • 2.2.2 先秦儒家经典中所见“仁”26-33
  • 2.2.3 先秦儒家经典中所见“勇”33-36
  • 2.3“智”、“仁”、“勇”作为“三达德”的提出36-37
  • 3 “三达德”的内涵及“智”、“仁”、“勇”的关系37-45
  • 3.1“三达德”的内涵37-42
  • 3.1.1 智德的内涵37-38
  • 3.1.2 仁德的内涵38-41
  • 3.1.3 勇德的内涵41-42
  • 3.2“智”、“仁”、“勇”之间的联系42-45
  • 3.2.1“智”是“仁”、“勇”的前提42-43
  • 3.2.2“仁”是“智”、“勇”的核心43
  • 3.2.3“勇”是“仁”、“智”的支撑43-45
  • 4 “三达德”对儒家道德体系和实践的影响45-57
  • 4.1“三达德”思想的特点45-50
  • 4.1.1“三达德”各具相对独立性45-48
  • 4.1.2“三达德”具有实践性48-49
  • 4.1.3“三达德”具有统一性和适度性49-50
  • 4.2“三达德”在儒家道德体系中的地位50-53
  • 4.2.1“三达德”是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50-51
  • 4.2.2“三达德”是治理国家之基51-52
  • 4.2.3“三达德”是个体的修身之本52-53
  • 4.3“三达德”对儒家道德实践的影响53-57
  • 4.3.1 智德的践行——好学54-55
  • 4.3.2 仁德的践行——力行55
  • 4.3.3 勇德的践行——知耻55-57
  • 5 先秦儒家“三达德”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57-61
  • 5.1.倡友善、讲和谐,践行核心价值观57-58
  • 5.2 讲诚信、知荣辱,抵制世俗假恶丑58-59
  • 5.3 重自律、尚法治,,实现伟大中国梦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林;;从“三达德”看孔子的“述而不作”[J];孔子研究;2012年05期

2 陈娟;;论“勇”——基于中西方传统德性教育的比较视角[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3 王思惠;;“勇”观念的丧失[J];博览群书;2010年03期

4 赵金刚;;《左传》中的“仁”[J];宜宾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晏彪;现代儒商ABC[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崔克亮;中华传统文化能否涵育现代商业精神?[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苗超杰;孔门三达德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吴兵兵;先秦儒家“三达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3 冯婕;《论语》君子三达德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4 冯宁宁;论“三达德”及其践行[D];浙江大学;2013年

5 陈燕;知、仁、勇:论《中庸》的三达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三达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3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