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7:36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的文化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但无论什么时代,对家庭的重视,对家风的建设以及对子女的教育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世代传承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会因为时代的不同有所发展和改变,但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在本质上是具有传承性的。家风的形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一般是由几代人经过不断发展,后辈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心中信服后,并体现在言行中,经过家庭成员的一代代的努力,最后流传下来。家风经过家训和家规呈现出来,以儒家精神为主导,是封建家长制在家庭中的一种教子治家的一些准则和规范。家训和家规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家训家风文化在我国古代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文献起源很早,从五帝开始萌芽,经过不断发展,到达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将家训作为专门一类确定下来。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导论部分。第二部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对家风概念的理解;另一部分是曾国藩家风思想大概概括。其中主要突出“孝悌”、“勤俭”和“谦谨”这三大内容。阐述这三部分是因为这正是家风思想的三大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对曾国藩家风思想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从家风思想的渊源: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节用思想、道家的柔弱思想以及曾家的家风传承和发展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家风思想的内容:孝悌,其中分别论述孝和悌的内涵;勤俭,分别从勤是持家第一要义和惟崇俭可以持久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谦谨,分别从满招损,谦受益和注重细节、谨慎稳当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传承:主要论述曾家家风特点和部分曾家后人的情况。重点阐述“孝悌”、“勤俭”和“谦谨”的内容以及它们的渊源,与第二部分的家风思想进行对应;第四部分主要讲对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的评价,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评价。一方面是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曾国藩家风思想进行评价,无法逃脱封建纲常的传统束缚是曾国藩家风思想的必然缺陷。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应该理性的看待。另一方面是曾国藩家风思想的现代积极意义,曾国藩家风思想在现代家庭生活中依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其中“孝悌”、“勤俭”和“谦谨”不仅在古代,就是放在现代也是做人处事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应该从学会如何正确的看待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对我们有益的品质,帮助我们更好的在社会上生活。
【关键词】:曾国藩 家风思想 现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导论9-12
  • (一) 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三) 选题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11-12
  • 1、选题的研究思路11
  • 2、选题的创新点11
  • 3、选题的研究方法11-12
  • 二、家风概念的界定12-16
  • (一) 家风概念理解12-13
  • (二) 曾国藩家风思想浅析13-16
  • 三、曾国藩家风思想概述16-30
  • (一) 曾国藩家风思想的渊源16-21
  • 1 、儒家仁爱思想16-17
  • 2、墨家节用思想17-19
  • 3、道家守柔思想19
  • 4、曾氏家风的传承和发展19-21
  • (二) 曾国藩家风思想的内容21-28
  • 1、孝悌21-23
  • (1) 孝的涵义21-22
  • (2) 悌的理解22-23
  • 2、勤俭23-26
  • (1) 勤是持家第一要义23-25
  • (2) 惟崇俭可以持久25-26
  • 3、谦谨26-28
  • (1) 满招损,谦受益26-27
  • (2) 注重细节,谨慎稳当27-28
  • (三) 曾国藩家风思想的特点28-30
  • 四、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的评价30-36
  • (一) 曾国藩家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30-31
  • 1、曾国藩家风思想无法摆脱封建纲常礼教30
  • 2、曾国藩家风思想具有“愚忠”的特点30-31
  • (二) 曾国藩家风思想的积极影响31-36
  • 1、孝悌的现代意义31-32
  • 2、勤俭的现代意义32-33
  • 3、谦谨的现代意义33-34
  • 4、曾氏家训以及独特的教育方式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34-36
  • 结语36-37
  • 注释37-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莎;;都市纹身现象的现代文化解读[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2 邵盈午;近体诗形式的现代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王宁山;老子自然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胡发贵;;“和”与开言路——试论“和”的历史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贾静,王晓刚;试论史前艺术的现代意义[J];理论月刊;2002年11期

6 郑宜兵;“和”的现代意义[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7 孙永兰;;古人“名”与“字”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J];语文学刊;2013年11期

8 刘坤媛;;时代的期许与吁求——构建科学审美观的现代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9 赵麟斌;;阐旧邦以辅新命——闽都文化的现代意义[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黄心川;东方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开封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甄杰;;浅析《论语》中的慈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楚士将;班固法律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董宇擎;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4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