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菜根谭》人生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5:02

  本文关键词:《菜根谭》人生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菜根谭》作为一本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清言小品文集,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通过研究儒释道三教思想在《菜根谭》中的体现与融合,深入发掘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的宝藏,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我们树立崇高理想、追求高尚人格。 第一章考察和梳理了《菜根谭》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从晚明复杂的政治环境以及阳明心学思想和东林学派的遭遇等方面,探究了晚明社会政治背景与学术文化背景对《菜根谭》人生哲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从理想观、苦乐观、荣辱观、出处观、生死观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了《菜根谭》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理想观方面,考察了《菜根谭》对“内圣外王”所采取的态度,从内圣层面和外王层面分析了《菜根谭》对人生理想的看法与指导;苦乐观方面,分析了苦与乐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苦乐观的定义和作用,论述了《菜根谭》对享乐主义苦乐观、禁欲主义苦乐观的批判和对道义主义苦乐观的肯定与发扬,探讨了《菜根谭》对苦境与乐境的处理以及化苦为乐的智慧。荣辱观方面,分析了《菜根谭》对功名富贵和名誉节义的态度,展开论述了《菜根谭》对“义荣”的追求和对“义辱”的批判,揭示了《菜根谭》对荣辱认识的转化,达到一种宠辱不惊的旷达境界。出处观方面,陈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出处”的看法与选择,以及“出处”的深刻涵义,,其次从居官和居家两个方面,论述了《菜根谭》的“出”与“处”,最后,结合晚明社会对“出处”选择的新动向,论述了《菜根谭》出处合一的态度。生死观方面,论述了《菜根谭》对享乐主义生死观的否定与批判、对自然主义生死观的继承与转化、对道义主义生死观的肯定与发扬。 第三章探讨了《菜根谭》一书的流传特点和它产生的历史影响,此部分内容考察了《菜根谭》在中国和日本两地的流传差异,对比了它在中国和日本两地受重视的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的反差,其次从培养成熟人格为切入点,论述了《菜根谭》人生哲学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意义,最后分析了《菜根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关键词】:《菜根谭》 人生哲学 历史影响 现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6
  • 第一章 《菜根谭》的作者及背景16-22
  • 第一节 《菜根谭》的作者16-17
  • 第二节 《菜根谭》的写作背景17-22
  • 第二章 《菜根谭》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22-45
  • 第一节 理想观22-27
  • 第二节 苦乐观27-30
  • 第三节 荣辱观30-36
  • 第四节 出处观36-39
  • 第五节 生死观39-45
  • 第三章 《菜根谭》的影响、价值及局限45-54
  • 第一节 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45-49
  • 第二节 局限性49-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鹏;关于人生理想的哲学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徐劲梅;;浅论《菜根谭》中互文的运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林家骊;洪应明与《菜根谭》[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1期

4 丁卓菁;;一书传三教—论《菜根谭》的“兼容汇通式”传播智慧[J];东南传播;2012年04期

5 章军华;;洪应明无辜 汪信民有冤——新发现宋刊明刻本《菜根谭》的作者辨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孙翔;李锋敏;;《菜根谭》人身修养伦理思想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1期

7 吴迪华;;论清言小品的艺术成就与局限性——以《菜根谭》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陈慧;;领导素质与人力资源——《菜根谭》对现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启示[J];党政论坛;2009年05期

9 刘畅;;传统处世哲学中的自我实现与创新的意义——以《菜根谭》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周铁项;《菜根谭》与儒家中庸之道[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菜根谭》人生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4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