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之“民”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1-07-14 11:14
"公民"与"道德"之间的同一性及其生成的"公民道德",有待由"发生"到"诞生"的理念革命。"公民"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承认,"公民道德"的真谛是通过道德生命的生长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公"之"民"或"道德之‘民’"。道德之"民"的诞生经历了"伦理上的造诣"—"道德世界观"—"道德主体"的辩证过程,展现为"伦理人"—"道德人"—"成人"的有机生命进程。"德"或道德在本性上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伦理是人类的家园,伦理家园的守望迎来"精神"的日出。伦理造诣—伦理家园—伦理精神是"伦理人"诞生的三部曲。"道德世界观"是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以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即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义与利、理与欲、归根结底公与私的对立及其自觉为前提;但是道德世界观的本质是二者之间"被预定的和谐",关键在于必须透过道德行动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现实中对立—信念中预定和谐—通过行动实现和谐,是"道德人"诞生的生命节律。"道德人"的发展,是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主体经过"良心—善—道德世界"的诞生过程,良心扬弃道德世界观的"二律背反",但内在"一个人的心"与"所有人的心"的矛盾;"善"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但具有抽象性...
【文章来源】:道德与文明. 201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发生”还是“诞生”?
二、“伦理上的造诣”:“伦理人”及其“精神”家园
(一)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
(二)作为人类家园的“伦理”
(三)“精神”的日出
三、“道德世界观”:“道德人”的“精神”轨迹
(一)“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道德与自然之间 的对立
(二)“被预定的和谐”:善恶因果律
(三)道德生活:“永远有待完成的任务”
四、道德主体:“成人”及其“世界”
(一)良心:“不同自我意识的公共元素”
(二)善: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
(三)道德主体:个体向实体的伦理回归
本文编号:3284035
【文章来源】:道德与文明. 201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发生”还是“诞生”?
二、“伦理上的造诣”:“伦理人”及其“精神”家园
(一)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
(二)作为人类家园的“伦理”
(三)“精神”的日出
三、“道德世界观”:“道德人”的“精神”轨迹
(一)“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道德与自然之间 的对立
(二)“被预定的和谐”:善恶因果律
(三)道德生活:“永远有待完成的任务”
四、道德主体:“成人”及其“世界”
(一)良心:“不同自我意识的公共元素”
(二)善: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
(三)道德主体:个体向实体的伦理回归
本文编号:3284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8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