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13 11:44
弗洛姆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道主义伦理学家,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是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前提,他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主要来源于犹太教的伦理思想、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巴赫芬的社会理论及禅宗思想。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是以关于人性的知识为基础的,人性是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并且是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性,认为人性就是“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人性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善恶只是人在满足“存在的需要”时出现的两种潜能,并指出善恶两种潜能存在的地位和实现条件却是不同的,善是“第一潜能”,恶是“第二潜能”,人的善恶潜能的实现主要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弗洛姆以人为最高价值,把人的真正自我实现作为其伦理学的主要任务。为此,弗洛姆把“自由”、“爱”、“良心”作为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自由”、“爱”、“良心”分类及阐述,说明了人的真正自我实现必需具有真正的“自由”、“爱”和“良心”。人为了实现自我,还必需具有完整的人格,弗洛姆从社会化、同化、病理学和价值观四个角度提出了他的性格理论,区分为健康的性格和不健康的性格。人的真正自我实现除了自身应该具备...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原因
1.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1.1 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特殊的社会环境
1.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1.2.1 犹太教的伦理思想
1.2.2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
1.2.3 巴霍芬的母权社会理论及禅宗
二、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2.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
2.1.1 人性的界定
2.1.2 人具有善恶两种潜能
2.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自由、爱、良心
2.2.1 自由的多角度解读
2.2.2 爱情的理论界定及实践方式
2.2.3 良心的分类及表现
三、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目标和实践旨归
3.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目标——健康的性格
3.1.1 性格的内涵
3.1.2 不健康性格的种类及特征
3.1.3 健康性格的种类及特征
3.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实践旨归——"健全的社会"
3.2.1 对二十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
3.2.2 健全社会的标准及实现途径
四、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启示
4.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意义、贡献及局限
4.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对我国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弗洛姆人道主义和平伦理思想[J]. 邓志伟. 伦理学研究. 2007(02)
[2]环境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J].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和谐社会与现代道德[J]. 崔宜明.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4]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J]. 刘强,韦娟娟. 学术探索. 2006(01)
[5]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J]. 孔文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和谐社会与公民基础道德[J]. 王正平. 探索与争鸣. 2005(09)
[7]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J]. 王雨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3)
[8]转识成智和万物一体——论冯契、张世英的道德哲学[J]. 陈泽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02)
[9]底线伦理·共同信念·终极关怀——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J]. 陈泽环. 学术月刊. 2005(03)
[10]论张世英的哲学—伦理观[J]. 陈泽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本文编号:3340370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原因
1.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1.1 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特殊的社会环境
1.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1.2.1 犹太教的伦理思想
1.2.2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
1.2.3 巴霍芬的母权社会理论及禅宗
二、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2.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
2.1.1 人性的界定
2.1.2 人具有善恶两种潜能
2.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自由、爱、良心
2.2.1 自由的多角度解读
2.2.2 爱情的理论界定及实践方式
2.2.3 良心的分类及表现
三、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目标和实践旨归
3.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目标——健康的性格
3.1.1 性格的内涵
3.1.2 不健康性格的种类及特征
3.1.3 健康性格的种类及特征
3.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实践旨归——"健全的社会"
3.2.1 对二十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
3.2.2 健全社会的标准及实现途径
四、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启示
4.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意义、贡献及局限
4.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对我国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弗洛姆人道主义和平伦理思想[J]. 邓志伟. 伦理学研究. 2007(02)
[2]环境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J].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和谐社会与现代道德[J]. 崔宜明.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4]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观[J]. 刘强,韦娟娟. 学术探索. 2006(01)
[5]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J]. 孔文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和谐社会与公民基础道德[J]. 王正平. 探索与争鸣. 2005(09)
[7]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J]. 王雨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3)
[8]转识成智和万物一体——论冯契、张世英的道德哲学[J]. 陈泽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02)
[9]底线伦理·共同信念·终极关怀——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J]. 陈泽环. 学术月刊. 2005(03)
[10]论张世英的哲学—伦理观[J]. 陈泽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本文编号:3340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4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