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道德”中的社会伦理取向及其基本内涵
发布时间:2021-08-15 04:23
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是中国近代之后社会变革进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道德革命中的"旧道德",指的是以家族主义为特征的封建宗法等级的伦理观念,而"新道德"则具有明显的社会伦理取向。五四时期的社会伦理,是以改造社会为目的的,期望通过对家族伦理和"奴隶道德"的批判,解放个体,创造出真正的道德主体,而在伦理关系上,则追求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之间有机统一的新型伦理关系。这种伦理观承认个人自利的合理性,但在应然的层面上,以培育起主体的社会意识、群体意识作为价值目标,从而不同于西方近代的个人主义道德观。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2)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从“旧道德”到“新道德”: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
二、五四道德革新路线的社会伦理取向
三、五四时期社会伦理的基本内涵
本文编号:3343848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2)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从“旧道德”到“新道德”: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
二、五四道德革新路线的社会伦理取向
三、五四时期社会伦理的基本内涵
本文编号:3343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43848.html